发布时间:2024-12-22 20:34:04 来源: sp20241222
中新网 昆明7月30日电 题:海外华文媒体探访云南昆明 感受春城独特气质
中新网 记者 韩帅南 胡远航
7月28日至29日,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云南行活动走进云南省省会昆明。来自17个国家的20家华文媒体代表登西山、品云茶、访花都,感受厚重、包容、奋进的春城气质。
登西山 寻访华侨印迹
昆明西山地处滇池西岸,是国内著名旅游风景名胜区,海内外游客长年不断。除拥有龙门、华亭寺、玉兰园等景点外,西山之中还矗立着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聂耳墓、聂耳纪念馆等抗战纪念标志。
细雨中,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前往西山拜谒聂耳墓。
聂耳出生、成长于昆明,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金蛇狂舞》等具有历史价值的不朽之作。他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参观聂耳纪念馆后,日本《留学生新闻》副总编龙丽华感慨良多。据她介绍,1935年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海边不幸溺亡后,当地修建了聂耳纪念碑,每年都举办纪念活动。
“这样的纪念活动一直持续,这说明中日民间友好交流从未中断。”龙丽华说。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缅怀南侨机工。 中新网 记者 李嘉娴 摄随后,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前敬献鲜花,以此表达对南侨机工的追思缅怀。
1939年,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菲律宾等国的3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先生的号召,远涉重洋回到中国,在滇缅公路投入抗日战争运输工作。从1939年到1945年,南侨机工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他们中有1000余人献出了生命。
“抗日战争期间,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段历史应该被铭记。”菲律宾《商报》编辑陈埏卫说。
品云茶 感受云南包容开放
走进云茶品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下称“云茶品鉴院”),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立刻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品类丰富的云茶收藏、身着特色服饰的茶艺师、茶叶闻香系统……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观看唐代煎茶表演。 中新网 记者 李嘉娴 摄随后,茶艺师身着唐代、宋代服饰,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带来唐代煎茶、宋代点茶等古典茶艺表演。
在品鉴布朗族烤茶时,云茶品鉴院院长刘莎介绍,自公元10世纪以来,世居云南普洱的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并与傣族等民族一起,探索“林下茶”种植,历经千年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刘莎表示,云南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茶方式和茶文化。这些文化的交融,使得云茶拥有多元化的特点,展现出了开放性和包容性。
近年来,作为茶的故乡、普洱茶的发源地和中国茶叶主产区的云南,积极以茶为媒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我们与世界共享茶文化,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各国的茶文化交流碰撞。”刘莎说。
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没有饮茶习惯,但在参访云茶品鉴院后,她对云茶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比如烤茶就是布朗族人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智慧,体现在文化传承、实用技巧、健康理念等方面。”朱新娥认为,这样的茶文化就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动体现,值得传承和发扬。
访花都 见证昆明奋进发展
夜幕降临,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有着“亚洲花都”之称的斗南花卉市场。夜晚的斗南花市依旧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批发商在此买花、赏花、品花、食花。夜游斗南成为昆明的旅游新热点。
图为夜晚的斗南花市一片繁忙。 中新网 记者 李嘉娴 摄斗南花卉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宋柯樵介绍,历经40余年发展,斗南已拥有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和世界第二大的花卉拍卖中心。每天有117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的鲜切花在这里完成交易,从昆明销往中国各地及新加坡、越南、泰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让鲜花香飘世界。
据显示,2023年,斗南花市实现花卉交易量135.4亿枝、交易额135.7亿元,连续25年鲜切花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交易人次和出口额居全国第一。
“斗南花市如此之大的规模和夜间的热闹程度,让我非常吃惊。”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周瑞琮说,他在斗南花市看到的是商机无限,是昆明的蓬勃发展。
“我希望能够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优势,让海外华侨华人看到一个美丽宜居、高速发展的昆明。”周瑞琮说。
2024年海外华文媒体云南行活动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承办。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将走进云南省的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三地,探寻华侨历史、马帮印迹,触摸鲜切花、野生菌等特色经济脉络,体验彝族火把节、白族扎染、白族三道茶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