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言电线杆” 更要有“方言自信”

发布时间:2024-11-30 20:03:32 来源: sp20241130

  “做人家——节约”“丈宁老——岳父”“后事体——什么事”……杭州钱塘区义蓬街道灯塔村的24根电线杆日前被刷上当地“沙地方言”的谐音文字,并配有拼音、释义。春节期间,这些“方言电线杆”引来不少人拍照、打卡,照着谐音文字读一读,还有老人带着小孩挨个儿认读。(2月23日澎湃新闻)

  当地将方言刷到电线杆上,是因为当地不少年轻人都习惯讲普通话,年龄更小的孩子甚至听不懂方言,村里一些老人也不太会讲普通话,有外地儿媳还因语言不通与公婆闹过误会。“方言电线杆”能够让年轻一代更多接触方言,方便外来人员与当地人沟通,还能更好传承与保护当地方言文化。

  灯塔村的当地方言遭遇的“尴尬处境”,在各地都具有普遍性。普通话能够克服交际困难,让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能够实现“无障碍交流”,但其实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各个区域长期使用的方言包括濒危语言,都是重要的地方文化,也是一部部活的历史,更是经过漫长演化积淀下来的文化财富,是当地民众的真正“母语”和“根”。因此,对于方言不仅不要有“母语羞耻”,更要拥有方言自信。为方言“正名”,把方言刷上电线杆,就是培养方言自信,更好传承与发扬方言文化的好办法。

  要更好使用传承方言,还需要多给方言一些展示与传播的平台。比如,不仅可以刷上电线杆,还可以刷上宣传栏,地方学校也可以开展“方言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更不能重普通话而轻方言。

  此外,还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传播方言文化。同时,类似“方言电线杆”这样推广方言文化的方式,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及承载更多功能,比如配上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等。

  “方言电线杆”扎根大地,这样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不仅要有“方言电线杆”,关键要给方言一片生长的土壤,让方言这棵“参天大树”继续存活下去。各地需要真正重视方言,给方言留下生存空间,加强对传统语言文化、方言文化的保护,让普通话与方言能够和谐共生、和谐共存,让方言能够摆脱没落命运,走出传承危机。

  戴先任

  (扬子晚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