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3:34:39 来源: sp20241117
中新网 北京1月10日电(记者 张奥林)1月9日,“展望2024:百年变局下的世界秩序与地区动态”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以下简称“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举行。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艾平,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岳晓勇、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和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分别进行主旨演讲。
会上,艾平和张东刚为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并举行了高级研究员聘任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致辞。主办方供图张东刚:区域国别学是大国之学、强国之学
张东刚在致辞中表示,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对本国外交和外部世界进行学理性、系统性、整体性和战略性开展探讨的学问,区域国别学不仅仅是大学之学,更是大国之学、强国之学,是大国必备的使命担当。
张东刚强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方式来推进,新形势和新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外部世界,并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国际格局的演化。
张东刚希望区域国别研究院擦亮鲜明底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区域国别学。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艾平致辞。主办方供图艾平:加强区域国别学建设,是当务之急
艾平对新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各个历史阶段进行简要回顾后指出,当下的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区域国别学建设是中国外交守正创新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的题中之意,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所系,同时,也是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国际交流新局面的破题之笔。
艾平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区域国别学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区域国别研究院的成立恰逢其时、大有可为,将为服务新时代中国外交、落实“三大全球倡议”、推动人类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举行。 中新网 记者 张奥林 摄随后,围绕建构区域国别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岳晓勇、杨丹、宁琦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
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岳晓勇进行主旨演讲。主办方供图岳晓勇:要精准制定区域国别战略
岳晓勇表示,新形势和新目标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外部世界,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演变,更加全面、深入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精准制定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区域国别战略。
岳晓勇指出,区域国别研究院的成立必将在建构区域国别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培养跨学科、复合性专业人才,研究解决对外工作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发挥巨大潜力,为破解新时代中国外交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有力支撑,为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进行主旨演讲。主办方供图杨丹: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杨丹表示,区域国别学既是是服务大国崛起的“大国之学”,也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大学之学”,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独具特色的“人大之学”。
杨丹强调,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高校的学术能力、治理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希望区域国别研究院能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凝炼中国表达,汇聚中国智慧,增强学术研究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质量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进行主旨演讲。主办方供图宁琦:促进多元文化的包容共生
宁琦表示,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就要对重点国别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总结不同国别的代表性特征和问题,提取区域中的共性和差异性问题,阐释深层次的历史与现实的关联,促进多元文化的包容共生和彼此尊重。
宁琦认为,区域国别研究院的成立必将为建构区域国别学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注入强大动力,为培养具有较深的东西方文化造诣,具有创新精神和学术功底,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能够在与不同文明、不同学科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区域国别研究人才添砖加瓦。
会上,艾平、张东刚、岳晓勇、杨丹、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姜锋、宁琦、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为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并为高级研究员颁发聘书。(完)
【编辑: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