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聚焦)

发布时间:2025-01-11 07:25:46 来源: sp20250111

  核心阅读

  近年来,辽宁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优化调整布局和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创新管理机制,激发企业和员工活力;改善创新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多措并举,辽宁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坐落在辽宁沈阳铁西区的沈鼓集团,近年来先后完成多家子公司混改、三项制度改革、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撤销三级以下部门及子公司,缩减干部岗位20%。3年来,沈鼓集团利润总额增长9倍,净资产收益率增长15倍。

  “我们通过混改,形成了国有资本、战略投资者、其他小股东4∶4∶2的持股结构,同时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企业活力和效率大幅提升。”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说。

  沈鼓集团持续焕发活力,是辽宁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辽宁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落地,国有企业总体实力和经营效益实现新提升,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破冰突围。今年前5月,辽宁省属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9.4%。

  “我们要持续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推动辽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加快追赶超越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辽宁省委书记郝鹏说。

  优化调整布局和结构,做强主责主业

  “我们现在管这里叫‘光伏海’。”随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海英登高远眺,脚下数千亩光伏板整齐铺展,阳光映射下呈现出深蓝色调。这里本是煤矸石、土砂等废弃物的外排场地,是采矿业给大地留下的一块“伤疤”。

  变化源自2018年11月,抚矿集团、铁法能源等9家省属能源类企业,重组整合为辽宁省能源产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起全省能源保供等诸多重任。

  “集团成立之初,就把追风逐日、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提到战略层面。”辽宁能源集团副总经理王伟说,“近年来,我们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以煤矿采剥排弃场、采煤塌陷区为载体,加快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建设。”截至去年底,全集团清洁能源总装机规模达120万千瓦。

  近年来,针对地方国企规模偏小、产业布局分散、经营实力偏弱等问题,辽宁持续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工程,在省属企业层面推动组建了能源集团、交投集团、环保集团等10家企业集团,坚定不移做强主责主业。今年前5月,辽宁省属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5亿元,同比增长54.8%。

  国有资本加快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由3家“老字号”国企于2022年5月重组而成。重组后,其中两家企业从濒临破产转入良性经营。2023年,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收15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136%。

  “眼下,我们正推动组建数智集团、科创集团、要素服务集团等,推动国有资本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中,为辽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辽宁省国资委主任孟华强说。

  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向改革要生产力

  “真是没想到,我能从一名普通工会干部竞聘成为组织科科长。”今年春节前,40岁的焦洁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辽渔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组织科科长的岗位,“打破‘大锅饭’和论资排辈,大家铆足了干劲!”

  市场意识不足、竞争意识较弱、发展活力不够是辽渔集团长期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辽渔集团开始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向改革要生产力。

  “我们紧抓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推动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辽渔集团发展规划与科技信息部部长张璇介绍,通过改革,集团总部部门数由14个减至9个,中层管理人员编制压减10%,中层以下管理人员编制压减13.3%;同时,在对各岗位职责进行全面调整优化,明确岗位职级、工作职责和竞聘条件的前提下,竞争上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并形成常态化机制。

  改革带来活力。今年上半年,辽渔集团实现利润总额超1亿元,同比增长20%。

  今年以来,辽宁在省属国有企业正式启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建设攻坚战,希望通过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和员工活力、动力。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率,辽宁各级国有企业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截至目前,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等实现各级企业全覆盖;省属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100%,全员绩效考核率100%,市场化选聘经理层成员20多人。

  “对于市场化改革,我深有感触。”鞍山冶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永波说,最近3年,公司相继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战略性重组和三项制度改革,15.3万名原厂办大集体职工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辽宁国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今年初,由沈鼓集团往复机公司自主研发的循环气迷宫压缩机厂内负荷试车圆满成功,打破了大型迷宫压缩机技术被外企垄断的局面。成立70多年来,沈鼓集团为能源化工行业提供了万余台(套)大型离心压缩机、大型核泵等高端装备。

  “老字号”如何持续迸发活力?答案就在创新。“我们实施自主研发和联合研发‘双轮驱动’战略,同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联合体,近5年累计完成100余项重大科研任务。”戴继双说。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促进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的有力保障。

  4月2日,辽宁首届国有企业“星火”创新创意大赛颁奖仪式举行。“这是截至目前我省国资国企系统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创新创意赛事,共有341家企业近800个项目报名参赛,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辽宁省国资委副主任宋旭涤介绍,目前正推动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

  “随着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健全,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宋旭涤说。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这两条主线,着力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工程、企业管理提升工程、央地合作提升工程、国资监管效能提升工程和国企党建提升工程,切实增强国有经济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孟华强表示,力争到2025年末,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3.5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370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100亿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2日 07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