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3:47:17 来源: sp20241118
一个人的职务、级别,应该体现在本单位、本领域,回到母校,不妨柔化一下,克制一点
5月6日,“内蒙古集宁一中”微信公众号发文呼吁校友在母校70周年校庆之际填写电子校友卡。不过,有网友发现,电子校友卡不仅要求填写个人工作单位的性质、级别、个人职务,还要填写“个人职务级别、职称或军衔”。对此,学校相关负责人称,“对于校友,我们不存在什么厚此薄彼,是完全平等”。
客观而言,这个校友卡的“终身服务”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比如“凭卡在节假日直接进校”“凭卡参与各类校友活动”等。用校庆公告中不无煽情的话说就是,“您可以凭卡找到失散多年的老师和同学,您可以凭卡寻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校友卡就是您的通行证”。
如果仅此而已,这张卡确实令人期待、值得珍藏。遗憾的是,校友们接受美好“终身服务”前,需先过一道门槛,也即填上自己的职务级别。欲进校门,先看身份。这未免让普通校友心存疑虑。难怪有网友说,校友卡是为了评选“优秀校友”用的,你够不够优秀,先看职务级别。
尽管校方否定了这种说法,但网友显然并不买账。母校是不是对校友厚此薄彼,听其言,也要观其行。事实上,校友卡已经把职务级别标注得清清楚楚,一档也不落,且在“工作单位性质”一栏中,也赫然列出“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醒目且触目。
也就是说,在母校那里,校友其实早已被定位归档了。虽然说,一个人走出了校园,最后都会走向社会,并被归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标签后面,这是社会分工使然,也是个体发展的必然。只是,很多人更在意的是,这些外在的社会化标签,可以不用在中学校园表现得那么抢眼、那么赤裸。
一个人的职务、级别,应该体现在本单位、本领域,回到母校,不妨柔化一下,克制一点。读过书的学校被称为母校,至少要有为母的风范,能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这并不是无视这些校友的成就,恰恰相反,每一个母亲都会为每一个孩子取得的任何成绩感到骄傲。但这份骄傲,与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属于一体两面,并不矛盾。
作为母校,完全可以也能够做得更好一些。比如,更强调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多一些以情动人,让大家在缅怀往事中增进与母校的联系,这中间,情感、情怀、情谊绝非虚无之物,而本来就是打破生疏、拉近距离、催化力量的酶。有了这份浓浓的情,平等才有了凭借。
再如,即便学校希望联络功成名就的优秀校友,也完全可以采用点对点的方式个案处理。毕竟,学校也是一种现实存在,在社会上也有一些需要协调的事情。只是,没必要以级别为门槛,在发给全体校友的公告中给大家添堵。
这张电子校友卡,也折射了这些年来一些学校搞校庆的通病。看上去似乎是全体校友的共情,实则往往更关注那些职务级别高或者多金的优秀校友。而一些学校评选的杰出校友,基本上也是这个逻辑。如此操作,固然不排除“官本位”风气在校园中的袭扰因素,但也与普遍的浮躁、功利化有关。校友卡的“慕官”是一例,而班级里孩子们也都要争个大大小小的职务,则是另一种表现。
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最后自然会在社会上获得各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倒过来以社会职衔来给校友区分三六九等。校庆是开心的事情,也是校友回家的节日,本来就应该在情感、情怀、情谊上多做文章,这些事情做好了,大家自然就乐于亲近母校。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龙之朱
(成都商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