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3:50:51 来源: sp20241118
近年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灵魂砍价”都是岁末热搜榜的焦点。经过多轮“锱铢必较”的谈判,众多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新药好药从“天价”砍到“白菜价”进入了目录,使重大疾病和特殊人群用药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年年“上新”难免让医疗机构“花多眼乱”。如何打通入院的“最后一公里”,让临床患者尽快用上“国谈药”?
1月31日,广州市医保局在生物岛召开广州市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使用“医保—医院—企业”交流会,这是广州医保首次就“国谈药”落地的议题召集三方联动合力破题。会上,省医保局、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职能部门和40家公立定点医疗机构、14家本市谈判药品企业、4家谈判药品配送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观点碰撞。
临床一线:78万元“天价药”入选
谈判药品对患者的“减负”作用之大,医务人员的感受不可谓不深,推进谈判药品的落地在很多医院的管理者看来也是“责无旁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高凯在交流会上举例分享:一位8岁的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小刘,需要使用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刚在国内上市时,此药的78万元天价让很多患者痛感遥不可及。在“不放弃每一个小群体”的“灵魂砍价”之后入选目录,诺西那生钠降价至3.3万元,降幅超95%,经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后,这名患儿个人自付费用仅为807元。
高凯介绍说,为了推进国谈药落地进入临床,医院高度关注目录的调整,及时召开药事会,将药品配备与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联动,暂时无法纳入医院供应目录而临床确有需求的,则开通临时采购绿色通道;罕见病用药采取专人专购等。
据悉,专购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自2019年起实施年度动态调整,由此启动了新药好药进医保的“加速度”。本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中,有121个药品是新一轮谈判或竞价成功入选的“上新”药品,涵盖抗肿瘤、抗病毒、罕见病、慢性病等用药,平均降价61.7%。
目前,广州已有超过630家定点医院配备使用谈判药品。2023年,广州市参保人共有505.9万人次使用谈判药品,涉及药品费用28.0亿元,医保记账17.9亿元,人次、药品费用、记账费用同比均增长超过30%,较好保障参保患者用药需求,部分大型三甲医院的谈判药品使用品种占比超过50%。
助力创新:推动本土医药产业发展
对医院和临床专家来说,接受新药、改变用药习惯、在临床实践中逐步调整诊疗方案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加深对新药的认识。这场交流会也给广州本土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一个向医疗机构展示自身创新产品的机会。在现场,企业代表纷纷上台分享,谈实践谈感受,希望进一步推动企业谈判药品在广州医院落地乃至在研发创新方面的产学研合作。
“广州医保召集了这样一场多方对接会,作为土生土长、扎根广州的生物医药企业,我们感到十分振奋,也对未来的创新发展更有信心。”广州百济神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黄艺凤在会后受访说,这些年企业的多个创新药进入国谈,在广州能够及时惠及患者,确实得益于医保的多措并举。比如创新药报销倾斜、基金结算分值加成、谈判药品“双通道”等,都让药品的可及性大大加强。
合力破题:打通“国谈药”入院“最后一公里”
疗效确切获批上市的新药加快了入医保的速度,众多“天价药”自降“身价”入选目录,意味着临床有了更多的选择。但面对“花多眼乱”的新药,临床医生怎样打破固有的用药习惯、医疗机构采购计划调整、药事管理如何快速应对?这些都是新药入院“最后一公里”需要进一步打通的堵点,新版医保目录实施的同时也还需加快进院的速度。
据悉,近年为破解谈判药品“入院”难题,广州也持续探索推出联动医疗医保医药多方力量合力破题的一系列举措。
一方面是畅通谈判药品采购渠道,建立广州药品集团采购(GPO)平台药品常态化申报挂网机制,支持创新药品挂网采购,由医院按实际需要自主采购。另一方面实行创新药报销倾斜,提升用药保障性,对谈判药品单设医保待遇,不纳入门诊待遇限额,按住院支付比例报销,减轻参保人负担;广州试点的“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也对谈判药品及符合规定的创新药品在门诊报销方面给予倾斜。
对于谈判药品,广州还实施“双通道”管理,将零售药店也纳入了供应保障体系。参保人凭外配处方在“双通道”药店购药,可享受同等医保报销政策。在省内率先应用省电子处方流转中心及“粤医保”小程序,为本市参保人提供“线上全流程购药”及“线下到店购药”医保结算的双模式服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穗医保宣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