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中20年建13条穿沙公路:以路治沙,依路致富

发布时间:2024-12-12 08:35:10 来源: sp20241212

图为游客们正在体验沙地越野。史子龙 摄

   中新网 赤峰12月12日电 题:科尔沁沙地20年建13条穿沙公路:以路治沙,依路致富

  作者 奥蓝 史子龙

  “原来是路不好,人、车不愿意来。现在路好了,游客都乐意来了,体验大自然的风光。”翁牛特旗宝门银沙景区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这些天,众多越野爱好者汇聚于此,在穿越沙海中体验激情与快乐。

  鲍铁锤是宝门银沙旅游服务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如今每天到这里玩沙漠越野的就有上百辆车,高峰时候人数达到五六百人,京津冀游客比较多。“这个冬天,我们实现了冬季首次开放。”

  “以路治沙,是赤峰市翁牛特旗治沙的创举。”12日,翁牛特旗交通运输局局长战廷辉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当地先后开通了响道线、图哈线、乌白线等13条穿沙公路,总里程达400多公里。

  驱车驶入科尔沁沙地西缘,冬季的沙丘不再是一望无际的茫茫黄色,而是被一片又一片的深色植被覆盖。一条条崭新的柏油马路穿插交错沙漠中,车流量明显多于往年。

图为穿沙公路沿途冬景。史子龙 摄

  赤峰市翁牛特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西缘,也是赤峰市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严重的地区。这里的沙化土地面积达720多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40.9%。全旗8个苏木乡镇92个嘎查村14万人口在沙区生产生活。

  2003年以来,凭借多年防沙治沙经验,翁牛特旗成功探索出“以路治沙”模式,在茫茫沙海中修建了13条穿沙公路,让绿色向沙漠腹地延伸。公路沿途乡镇,牧民群众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问题,还能增收致富。

  20年间,穿沙公路形成了“五横八纵”的路网格局。网格化的穿沙公路,把沙区切割成了若干个治沙单元。人们在穿沙公路两侧布设沙障,障间扦插黄柳,栽植沙生植物;在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区内埋设稻草方格沙障,为恢复沙地植被、固定沿线流沙。

图为工人们正在打孔插柳。史子龙 摄

  塞外沙地天气寒冷,但格日僧治沙项目区的治沙工人们仍然在户外作业。他们按照网格逐个打孔插柳,干得热火朝天。据了解,这里既是格日僧苏木以工代赈治沙项目区,也是赤峰市首个“以工代赈”防沙治沙项目。在这里,农牧民能够就近就业务工,增加收入。

  “一个个‘翁牛特魔方’就是一道道绿色屏障。”翁牛特旗林草局局长陈宗涛介绍说,截至目前,全旗累计参与防沙治沙人数达12万人,累计治理506万亩。

  因为公路,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通过公路进入沙地深处,不仅为沙地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还发展了沿线的旅游业,把“久在深闺人未识”的沙漠旅游资源变为优质自驾游打卡地,这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更多可能。

  图为穿沙公路沿途养殖户家的牧场。史子龙 摄

  阿什罕苏木乌兰敖都嘎查召哈图村民组位于阿浩线沿线,养殖户李玉安10年前开始养牛,以前卖牛他要开车绕行3个半小时的砂石路或者等着客商上门收购,不仅费时费力,还卖不上好价钱。如今家门口的路通了,李玉安计划明年扩大养殖规模。

  “特别高兴,心里敞亮又舒坦。”这几天正值冬季出栏季,李玉安盘算着今年的收益,笑得特别开心。“家门口就能挣上钱了。自己拉着牛出去卖咋也收入高点,(每头牛)多卖个千八百的。”

  “我们还想把这些穿沙公路打造成集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生态旅游致富为一体的‘最美农村路’。”战廷辉告诉记者,下一步,当地会继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养护管理相结合,做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