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博物之旅 赋能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24 09:14:26 来源: sp20241124

原标题:沉浸博物之旅 赋能美好生活

8月23日至26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连续几天穿梭在5万平方米的展区,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博物馆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展示博物馆发展新态势

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用一组数字介绍了近年来博物馆行业取得的新进展。

我国博物馆年均新增约300家,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833家,场馆建设实现广覆盖;全国博物馆年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年接待观众突破12.9亿人次。今年1月至7月,全国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多个重磅大展,接待观众7.8亿人次,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博物院的“流动数字博物馆”累计展出400余场,行驶里程达4万多公里,服务公众21万余人次。呼和浩特博物院进行总分馆制改革,将昭君博物院、将军衙署博物馆、五塔寺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作为分馆,实现资源、人员、资金、运营一体化,6家分馆接待观众人次由2019年的65万人次增加至2023年的124万人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本届博博会汇聚了550余家博物馆及相关企业。全国博物馆发展成果展示区重点反映了全国博物馆过去两年在藏品保护、展览陈列、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等众多大馆及“网红”博物馆都齐聚青城。

全国文博企业发展成果展示区聚焦优秀文博企业在文物保护、展览展示、公众服务、考古发掘等方面的科技研发、设施设备制造等内容,全面展现企业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积极探索与尝试,共有158家企业参展,包括科技类40家、文保装备类35家、展览展示类32家、照明类17家、图像出版类8家、文创类7家、文化旅游服务类6家、专业玻璃类6家、运输类4家、建筑工程类3家,体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和良好势头。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说:“本届博博会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近两年来博物馆行业的新动向、新理念、新创意、新技术、新成果。”

数智帮博物馆更生动

数字孪生、虚拟现实(VR)、裸眼3D……这些数智时代的代表性技术,如今已成为推动中国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力量,运用数智技术已成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甚至成为头部博物馆的标配。

本届博博会设置博物馆数智化专题展示区,汇集全国24个头部博物馆的数字展示和智慧化建设项目,如南京博物院的“物华天宝——数字文物之美”、敦煌博物院的“数字敦煌”、三星堆博物馆的“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VR沉浸式探索体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运河上的舟楫”沉浸式数智展览、浙江省博物馆的“云上浙博”……不仅在专题区,展区里每一处有数智化技术体验的区域,都会出现观众排队的情况。

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展区的元宇宙博物馆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报恩寺琉璃塔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塔”,但不幸毁于战火。“我们基于海量的数据,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刻了一个琉璃塔模型,并应用在虚拟现实中。观众在VR体验里不仅可以看到当年的琉璃塔,还可以了解琉璃塔当年是如何建造的、为什么建造等知识。”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区里,放着三个小小的玻璃盒。每个盒子里都有一位唐朝的小姑娘,在挥着手跟观众打招呼。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研发的“文博精灵”。工作人员介绍,在博物馆里,它像一个同行的伙伴,不仅可以提供讲解,而且还可以进行互动,解决了讲解员人力不足、讲解器内容固定单一的缺陷。比如观众想看某处的展品,就可以跟文博精灵说,它就会带路,找到那件文物。但它并不只是一个讲解器,把它买回家,就如同为孩子找到了一位具有丰富文博知识的玩伴。

爱心让博物馆无障碍

近年来,建设无障碍博物馆成为一种共识,更多的群体能够了解、体验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果美侠介绍,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故宫文化,故宫出版社即将推出盲文版《了不起的故宫宝贝之神韵匠心》。她指着封面上的小点点表示,为了确保盲文的准确性,编辑们作出了巨大努力。出版盲文书的成本很高,但“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苏州博物馆的展台上,有一些特殊的拼图玩具,这是为视障孩子设计的。通过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不同形状的点,引导孩子们拼成颜色形态均不相同的文物。苏州博物馆公众教育部教育员张晨莉介绍,他们还为听障人士设计了手语讲解。记者戴上了一个特殊的眼镜,看到文物的同时,眼前还出现了一位手语解说员。张晨莉指着一边的几张照片介绍,该馆还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对展厅的灯光、字号等进行了适老性调整。

(本报呼和浩特8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李韵)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