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遛娃舱”体现服务温度

发布时间:2024-11-15 02:04:18 来源: sp20241115

  近日,在厦门开往上海的一班高铁列车上,一群小旅客在乘务员的带领下玩着趣味小游戏——这列高铁列车的餐车车厢部分区域被改造成“遛娃舱”,既人性化又暖心,引来众人纷纷点赞。(1月31日新华社官方微博)

  早前曾有脱口秀演员吐槽,因身旁坐了一位比较活泼好动的小朋友,自己的那趟高铁乘车体验就像“坐在超市门口的摇摇椅”一样,而且“一口气坐了五个多小时”……虽是调侃,但颇能引人共鸣——相信不少人在高铁上都有过被熊孩子“支配”的恐惧,让人“敬而远之”。

  路人有所顾忌,当父母的又何尝不知?现实中,除了极个别父母“摆烂式带娃”,其实大部分家长挺介意被当成“熊孩子”的父母。然而,要想“神兽”乖乖坐在座位上,也并非易事。特别是低幼龄的小朋友,尚处于探索期的他们,大多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且情绪也难以自控。为此,不少家长只能带娃到车厢连接的过道处“放电”。可过道不仅人来人往,还摇摇晃晃,用作“遛娃”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况且,当“神兽”玩腻了,照样有可能在过道吵闹。最终,可能还是苦了孩子、累了家长、恼了众人。

  说了这么多,就不难理解此次高铁“遛娃舱”为何如此受追捧——既让“神兽们”有了安心玩耍的地方,又给带娃出门的家长“搭把手”,还能提升其他旅客的乘车体验,这一举多得的暖心措施,值得推广。

  近几年,关于是否应设置固定的儿童专用车厢在网络上频频引热议。核心争论点之一,便是资源分配问题,尤其是在春运这一特殊时期,“一刀切”划出一部分车厢资源专用为儿童车厢,难免让人感觉受区别对待,有浪费客运资源之嫌。而这次高铁“遛娃舱”给出了另一解题思路——不硬性划分,而是对现有空间(餐车车厢)进行临时改造、巧妙利用。各地铁路部门可以有所借鉴,结合自身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

  说到底,所谓人性化服务,就是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解需求。如网友所评,此次“遛娃舱”正是因为工作人员用有温度、可操作的方式,才回应了“大小乘客”的诉求。

  其实不只是铁路,在众多“回家路”中,也不妨多些这样的换位思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些精细化服务,让归家的游子们有惊喜,更有温暖。  (广州日报 陈文杰)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