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1:30:47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应妮)“绘画中的民族题材作品比较泛化,趋于表面化、风情画的浅层表达”,针对如何将地域的民族文化特点与当代艺术创作相结合,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胡日查教授日前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记者从北京歌华文化研究发展中心获悉,由该中心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生生之律﹒中国艺术新视界”落户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并于日前举办相关研讨会,围绕“如何将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与当代艺术创作相结合”“如何塑造人造群像”“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成长经验”等议题展开研讨。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刘闻涛坦言,民族题材最怕的是把一个题材的作品固定在一个时间点上,也就是一个画家画的民族题材总是一个风貌。在民族题材的绘画过程中,他主要思考的就是作品一定要有时代性,把时代发展元素或当下艺术理念结合到画面中。“民族地区不是说你去了、画了就可以,实际上当地的人和物是一直在变化的,所以创作者要时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表达当下的生活,这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
胡日查教授赞同“一直变化、一直寻找”的创作态度。他以自己为例表示,从小在草原上长大,对蒙古族搏克文化比较熟悉;蒙古族搏克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他作品表达的主题。为了深入体现这一主题,前两年他专门到搏克手和牧民家里进行交流访谈并记录,从服饰、仪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等方面更深刻地了解绘画对象。
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鹏瑞特别强调,创作者在关注民族地区个性的同时,更要关注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础,“要更敏锐、更自觉地去把握时代脉搏”。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生生之律﹒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巡展(内蒙古站)是从2016-2021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和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美术类)的成果库中选取了43位艺术家的近90件相关优秀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
策展人阳烁介绍,“生生之律”既是形容青年力量的蓬勃和律动,也是指的围绕整个人生徐徐展开的音乐篇章。与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站相比,内蒙古站新增了一些与内蒙古地域文化相关的作品,如《相约草原》《新草原照相馆》等。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7月5日。(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