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多彩文化生活魅力

发布时间:2024-12-27 17:21:27 来源: sp20241227

  图①:贵州省榕江县“村超”预选赛激战正酣。   周光胜摄   图②:河北省武强县“年画一条街”,龙年年画受到人们喜爱。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图③:“我们的村晚”在浙江省乐清市农村文化礼堂等场所举行。   刘言勇摄

  贵州榕江县,“村超”比赛精彩激烈;浙江乐清市,“我们的村晚”文艺汇演持续上演;河北武强县,家家户户贴起了年画……广袤农村,乡亲们喜气洋洋庆新春,这是农民群众多姿多彩文化生活的缩影,也折射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面貌。

  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乡村文化振兴丰富了农民生活,激发了内生动力。

  ——编  者

  

  贵州省榕江县聚焦“村超”庆新春

  开展文体活动  体验浓浓年味

  本报记者  苏  滨

  伴随贵州省榕江县“村超”火爆出圈,乡村体育赛事成为当地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也成为承载乡愁记忆、映照文化生活的新载体。为喜庆龙年春节,榕江县聚焦“村超”,创新推出系列文体活动,让浓浓年味浸润到心间,全面展现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取得的新成效。

  刚结束的一轮“村超”预选赛上,随着观众席间一阵惊呼,董永恒一脚势大力沉的远射,洞穿了守门员的十指关。“每场比赛,现场有三四万人围观,不少村民特意赶来加油打气,线上直播更不用说。我们认真对待每场比赛,用精彩的表现回馈球迷,为大家热热闹闹过春节带来欢乐。”董永恒说。

  “全县会踢球的能来的几乎都来了!”榕江县足协副主席赖洪静介绍,今年参赛村队从20支增加到62支,总人数超过1800人,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今年还增加了预选赛机制,整体规模更大,时间更长。我们抓住龙年春节假期,从年前到元宵节,差不多每天都有比赛,再配合年事活动,营造浓浓年味。”

  同职业赛事相比,“村超”队员的竞技水平存在差距,但真正吸引人的是赛事氛围,是那浓浓的乡土味和烟火气。

  “我们从小踢球,哪怕工作之余,也常挤出时间过过脚瘾。赶上春节,有更多时间演练配合。”董永恒说,他所在的忠诚镇忠诚村足球队里既有15岁的学生,又有42岁的农民,“虽然年龄跨度大、来自各行各业,但大家目标一致,团结拼搏,今年春节只会更加热闹。”

  去年“村超”,忠诚村队荣获亚军。面对新一年的赛事,大伙儿铆足了劲,力争有新的突破。

  绿茵场上,灯光渐渐暗了下来。伴着低沉的鼓声,一条金龙闯入场内。踩着密集的鼓点,身着统一服装的舞龙队快速移动,时而翻腾跳跃,时而盘旋穿梭,将龙的灵动和威武表现得淋漓尽致。舞到兴起时,队伍甚至上演“龙穿云”“龙摆尾”等高难度动作,观众连连欢呼喝彩。

  眼前的舞龙队来自朗洞镇朗洞村,去年第一次登上“村超”舞台,表演全程掌声不断。由于中场表演是“村超”的重要环节,龙年春节,舞龙队再次受邀,队员们的演出热情被重新点燃。

  总长22米的金龙,单是龙头就有50多斤重,要灵活舞动并做出系列高难度动作,考验着队员们的体能,挑战着彼此的配合。

  “队员基本都是精挑细选的青壮年,动作和步伐要反复练习,确保协调一致。别看正式表演只有10多分钟,结束的时候人人都是一身汗。”舞龙队组织者倪由华介绍。

  “新赛季,我们探索县内县外结合的方式,计划把还未展示的节目完善后推向‘村超’舞台,同时面向全国吸引更多节目走进‘村超’,让更多优秀民族文化节目参与交流展示,打造丰富多彩的‘村超’文体嘉年华。”榕江县文化馆馆长李莎说。

  舞龙舞狮,吹奏芦笙,欢唱侗歌……今年的“村超”,既是民族村寨相互角逐的竞技场,也是多彩文化展示的大舞台,滋养着活力满满的特色文化,孕育着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春节期间,榕江县还将举办芦笙会、山歌赛、全县十佳歌手等系列文体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一场丰富的新春文化大餐。

  

  浙江省乐清市举办“我们的村晚”

  村民当主角  好戏天天见

  本报记者  窦瀚洋

  浙江温州乐清市的东运河湿地公园装点一新。从今年元旦到元宵节前,这里每晚都有一场以当地社区、乡村为主题日的文艺汇演。这是乐清人的“我们的村晚”。

  看“村晚”过大年,已成为乐清乡亲们每年春节心心念念的重头戏,至今已走到第八年。

  乐清“村晚”,让不少群众由草根变成了“明星”。

  前阵子,石帆街道朴湖社区妇联主席叶顺英得知,街道在为“我们的村晚”征集节目,她一下子来了兴致,“大家平时就在跳扇子舞,希望借这次机会登上更大的舞台。”

  随即,她便在微信群里发布了征集信息,平时跳舞的姐妹们积极响应。随后一个多月,大家几乎每晚准时约在文化礼堂加紧排练,很少有人请假。

  为了精益求精,叶顺英对原有扇子舞进行了重新编排,队员们都贡献了不少好点子,反复打磨排练,毫无怨言。

  最终,这个名为《辉煌中国梦》的扇子舞作为开场节目,在“我们的村晚”石帆街道主题日上闪亮登场,赢得阵阵掌声。

  都说乐清“村晚”办得好,这背后,当地文化礼堂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我们很快就可以组一台‘村晚’。”芙蓉镇西塍村文化礼堂总干事余恭宣就有这样的底气。

  2013年,西塍文化礼堂落成,村民有了活动阵地。通过市里下派文化大使和送文艺活动下乡、乡镇指导、村里的文艺爱好者积极参与,一年到头,文化礼堂的活动好戏不断,越来越多的村民放下麻将牌,走进这里。

  在余恭宣的带动下,如今西塍文化礼堂有舞蹈组、歌唱组、小品组、戏曲组等多支文艺队伍,不仅可以迅速组一台晚会,还经常跑到邻村演出,成了四邻八乡的明星队伍。

  新时代以来,乐清高标准建成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507家,各文化礼堂组建了广场舞、武术、戏曲等各类活动团体3052个。乐清市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郑伟介绍,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各文化礼堂自行创排的各类精品节目不断涌现,成为市级“我们的村晚”优质的节目来源。“‘我们的村晚’大舞台,节目质量可不低。”郑伟自豪地说。

  这些年,乐清“村晚”收获越来越多群众的喜爱,“新意迭出”功不可没。

  在郑伟看来,从最初乐清市区的晨沐广场,到乐清大剧院,再到今年的东运河湿地公园,舞台的变化其实也是“村晚”展现形式的变迁。

  “今年选在湿地公园,就是想突破空间限制,与新春灯展相结合,让大家观灯赏曲两不误,还为一旁‘村礼’展销、非遗展示等引流,很好拓展了‘村晚+’的内涵。”郑伟说。

  乐清“村晚”,不仅群众积极参与,光参演群众就达6500多人,而且借助数字平台,乡亲们还能“点单”。

  去年蒲岐镇华一村的“村晚”,就是由村民“点单”的,囊括了快板、歌伴舞等10多个节目,都是老百姓爱看的,不少节目至今还让大家津津乐道。

  2019年,乐清上线了文化礼堂智慧管理系统,平台汇聚了全市525支专业文化服务队伍,可提供27项文化服务内容。供需对接,让一场场“村晚”不断出圈。

  不过郑伟也坦言,“村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做好“村晚”的初心始终未变,“你看,传统的龙缠柱、踩高跷、舞鱼灯、抛歌等具有乐清特色的节目依然‘年年见’,我们对其进行改编、融合、创新,用更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重新演绎,一来是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来也希望有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能关注并喜欢上传统文化。”

  (蔡甜甜参与采写)

  

  河北省武强县传承创新年画艺术

  弘扬年画文化  寄托深深乡情

  本报记者  史自强

  “画儿美,画儿鲜,买回家去过大年!”“木版年画贴满墙,家家过年喜洋洋!”春节之际,在木版年画艺术之乡——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欢快的吆喝声,映衬着喜庆的年画,充盈着浓浓的年味。

  最后一刀“画龙点睛”完成后,年画艺人辛彦军面绽微笑。抓住年轻人的心,是武强年画创作的新方向。“这次创作的龙年年画《风调雨顺》凸显‘萌系’,憨态可掬,走‘国潮’路线,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年画。”辛彦军说。

  “叮咚!”辛彦军的手机不断响起,提示她网店又有新订单了。辛彦军上午创作,下午发货,年画热卖让她忙得“脚板儿离地”。 

  “‘年画一条街’集市开集啦,叔叔阿姨快快买起来吧!”武强年画博物馆展厅里,府兴幼儿园的10多名小朋友,身着红色唐装,现场展示年画。

  贴年画,是我国民间传统年俗,有祝福新年吉祥、兴旺之意。武强年画历史悠久,作为弘扬年画文化的重要阵地,武强年画博物馆陆续开展“龙年贺新春”主题活动,“博物馆里贴年画”“萌娃舞纸龙迎新春”“年画里的戏曲·唱出来”等活动精彩纷呈。武强县还定期举办年画培训,扶持青年人才,既推动艺术传承,又壮大文化产业。近年来,当地已专业化培训年画学员1000余人,先后培养出县级传承人160余人。

  “现在全体工人都在岗,劲头足着哩!”临近春节,武强县北代镇前西代村“汇名轩非遗工坊”经理温潜鳞忙得不亦乐乎。最近,工坊在赶装裱5000多张年画的订单。

  工坊车间里,工人们忙个不停。37岁的郭广周正忙着刻版。他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年画从业者培训班,刻版技艺不断精进,“活多,手也勤,去年挣了10万元。”

  近年来,武强县引导有年画产业基础的村庄和传承人创办基地,恢复年画作坊。目前全县年画坊达120余家,带动1300多名农民从事年画刻版、印刷、销售等。

  给汇名轩工坊派订单的,是武强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走进公司展厅,书签、马克杯、笔记本、充电宝、手机架等20多个系列100多种文创产品,让年画走入更多应用场景。

  “公司+工坊”联动接单派单模式,在武强愈发成熟。在汇名轩,温潜鳞刚添置了几台文创产品生产设备,准备春节后投用。“工坊给2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年后准备再开几个车间,多雇几个工人,年画产业一定能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温潜鳞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9日 1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