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0:42:05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社 福州7月11日电 题:在福州沈葆桢故居追寻两岸往事
作者 叶秋云
福州市三坊七巷古街区,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闻名遐迩。古街区宫巷26号的一座古厝门前,一块石碑无声相告,这里就是“中国近代海军之父”“台湾近代化进程的开启者”沈葆桢的故居。
游客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宫巷26号的沈葆桢故居参观。 叶秋云 摄抬步入内,跨过两个门槛,便走进了沈葆桢故居。这座古厝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主体建筑呈明式风格,距今已有400年历史。清同治年间,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购置了这栋古厝,并加以修葺,在此先后居住了十余年。
沈葆桢丁忧在此开“一笑来”裱褙肆,写字度日;左宗棠三顾沈家邀请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1985年,美籍华裔建筑师、林徽因侄女林璎来沈家探访姑母林徽因……迄今犹在的沈葆桢故居,见证了沈葆桢江西巡抚、船政大臣、巡台钦差等职位变迁,以及创立船政、驱倭保台建台等彪炳史册的功绩。
从侧门转入沈葆桢故居西花厅,一棵“藏”在古厝里的百年流苏树露出“真容”。这棵流苏树,相传是沈葆桢亲手种下,现为福州仅有的三棵百年流苏树之一,受到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的一级保护。
沈葆桢故居没有三坊七巷其它院落那样的彩绘、雕塑等装饰,也没有假山、水池及雪洞,严格遵守建筑规制,又简单而朴实。故居内的楹联,也少了些许“风花雪月”的映衬,有的是“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家风家训传承的内涵。
“徜徉在这座古厝里,可切身感受沈葆桢爱国、开放、担当、廉洁的为官做事品格风范。”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林飞看来,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严复是近代中国“开眼懂世界的第一人”,而沈葆桢生于两者之间,思想开放,是主张近代中国人民认识外面世界的人。
6月17日,“沈葆桢巡视台湾”史迹展在位于福州三坊七巷宫巷26号的沈葆桢故居开幕,引人前来观看。 中新社 记者 张斌 摄今年是沈葆桢巡台150周年,“沈葆桢巡视台湾”史迹展正在沈葆桢故居举行,分“沈葆桢生平介绍”“牡丹社事件暨日本侵犯台湾”“沈葆桢巡视台湾及其对策”“沈葆桢巡台的现实意义及其深远影响”四个部分,向前来的参观者讲述了沈葆桢驱寇保台、开发和建设台湾的“时代风云和丰功伟绩”。
150年前,沈葆桢亲率由船政舰船和毕业生组建的近代中国第一支新式舰队抵达台湾。巡台期间,他驱倭保台、开山“抚番”、开禁招垦、整顿吏制、移驻巡抚、析疆开府、增设郡县、建延平郡王祠,为台湾经济、社会、海防发展推进一系列善后计划,开创并推进了台湾近代化进程。
此次“沈葆桢巡视台湾”史迹展开幕式上,沈葆桢第六代世孙、台湾资深制片人沈吕遂自台湾带来一副复刻的木制楹联,赠予沈葆桢故居。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这副楹联正是沈葆桢在台南延平郡王祠建成后为缅怀郑成功所书,原本挂在台南延平郡王祠,但不幸在10多年前遗失。得知沈葆桢故居即将完成修缮,沈吕遂根据家藏原拓本书精心复刻,“我希望将这副复刻的楹联,挂在沈家老宅里,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往事”。
2023年4月,沈葆桢故居启动修缮。时隔一年多再次站在沈葆桢故居里的沈葆桢第六代孙女沈园表示,沈葆桢故居获修缮、活化利用,改造成沈葆桢纪念馆,将为福州三坊七巷新增一处展现大陆与台湾水乳交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连接海峡两岸的文化桥梁和纽带。(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