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2:42:27 来源: sp20241117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8月初,在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一块玉米地旁,一架装满液体肥料的无人机,在“00后”新农人王铭欣的操作下,飞到玉米地上空,均匀精准地喷肥。
“我家种了将近900亩玉米,用无人机施肥,一天就可以全部完成。”王铭欣说,没接触农业之前觉得种地很累,如今科技赋能农业,种地变“轻松”了。
王铭欣正盯着遥控器操作无人机(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王铭欣不仅是“新农人”,还是当地的“兴农人”。2022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成立家庭农场,组建联合社,流转土地1200多亩,已带动群众增收900多万元。
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在这片中原大地上,越来越多像王铭欣这样的“新农人”利用新技术赋能农田。如今,河南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近1/10的粮食,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在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上,河南不断加大良种、良机、良法的推广力度。“和传统灌溉技术相比,使用滴灌技术可节水50%以上。如果使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作物可增产10%以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邓忠说。
滴灌技术让玉米“喝饱水”(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河南省延津县是全国知名的“优质强筋小麦”主产区,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00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80余万亩。该县因地制宜引导种粮大户使用滴灌或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使延津小麦实现节水节肥又增产。“延津还在技术和新品种研发方面跟科研院校合作,每年能够生产种子5亿斤左右,供应全国。”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国栋说。
如何让更多优质河南粮装满“中国碗”?河南在努力,农业科研机构也在助力。
“结合河南产业需求,我们遴选出‘12+3’支科研团队,把更多优质的小麦、玉米等新品种和新技术带到当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副主任涂洪涛说,下一步,科研团队还将在河南推广小麦新品种,助力河南小麦增产增效。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进行考种工作(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今年是我国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第一年,夏粮生产是全年实现粮食丰收的“第一仗”。数据显示,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757.14亿斤,比上年增加47.13亿斤,实现恢复性增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我们将继续实施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大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集成推广密植滴灌等高产技术模式,推动全省粮食总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总站夏粮科科长蒋向说。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制:伍刚 宫歆慧
统筹:陶玉德
策划:彭华 卜叶
采制:张羲轮 王勇生 郝振青
来源:央广网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