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中国|饱蘸绿意绘山河

发布时间:2024-11-25 04:18:06 来源: sp20241125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翻阅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答卷,3500万三晋儿女踔厉奋发、奋进笃行,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不断探索着新路子,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筑牢屏障,绘就生态宜居图景

  临汾作为山西重工业城市之一,曾因工业排放让汾河流域临汾段遭受严重伤害。为避免污水横流、环境脏乱的情况加剧,临汾市排除万难,拆除违章建筑40万平方米,建设滨河公路;治理面积10.6平方公里,治理长度17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上升16个百分点,达到42%,过去污水四溢的“臭水河”摇身一变成为整座城市的“护城河”。

阳春三月,临汾市汾河公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水清潺潺,岸绿景秀,万千生灵最先探知到生态环境的转变。

  每年的4月和10月是白鹭的迁徙季,每到这个时节,汾河公园就会聚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等待抓取白鹭翩然展翅的一个个瞬间。“以前哪敢想能见到这么多白鹭啊,再看现在,一年比一年多,对我们这些摄影爱好者来说,简直是视觉盛宴。”居民王先生一边说,一边不停按着快门。临汾汾河公园的景区讲解员也深有感触:“白鹭这种鸟也叫水体监测鸟,对水体生态环境有很高要求,这几年来白鹭越来越多,其实也是对临汾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一种肯定。”

  而这只是山西生态修复的一个小小缩影。

候鸟白鹭在汾河流域临汾段栖息、飞翔。

  务实良策转化为笃行不辍的动力,切实行动凝结出生态修复的硕果。

  近年来,山西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根本遵循,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生态保护修复的治理之道。

  组织编制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科学谋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

  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8,同比下降0.2%;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数后,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6.4%,优于国家下达山西省年度目标4.9个百分点,在京津冀及周边省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了93.6%,首次迈入“90+”行列,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前不久,《山西省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旨在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为进一步构建天蓝、水清、景绿的美好图景,山西的脚步接续向前。

  借绿生金,书写绿富双赢答卷

  吕梁市岚县界河口镇地处黄土高坡,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考虑到沙棘耐寒耐旱,还能防止洪水下泄、水土流失,界河口镇将退耕还林和绿色产业有机结合,构建起一条沙棘产业链条。

  为了提升村民收益,当地将种植和加工等工序都放在了村子里,村民在选沙棘、种沙棘、采沙棘的每个环节都能获得收入,村里200余人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户均年收入达2000元以上,合作社社员年收入增收在2万元以上。

  从201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到现在,界河口镇共有2532亩沙地变成了沙棘林,既绿了荒山,也富了百姓,“两山”转化在这里变成现实。

  沙棘林里,果农们正忙着剪枝、浇肥,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吕梁沙棘果饱满圆润,营养价值丰富。(资料图)

  努力使产业结构变“轻”、经济形态变“绿”,发展质量变“优”,近年来,从生态产业化到产业生态化,山西蹚出了一条条独具地方特色的“两山”转化之路。

  晋中市左权县依托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优势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积极推动生态庄园经济,充分挖掘核桃、连翘、黑山羊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农业三大“金牌”,通过产业发展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大同市浑源县通过生态修复、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草、河湖治理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走出了“两山论”的浑源实践;

  ……

  每一次生动实践,都彰显着山西人民矢志推动“两山”转化的坚定意志、澎湃激情。

  节能降碳,促进绿色转型发展

  走在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庄上村的小道上,扎立在农田屋顶和荒山沟壑里的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堆砌起鳞次栉比的“电子梯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电能。

  张保民家是村里能源革命的先行户,早早就迈进了“零碳”的新生活。“我们村2016年就被批准成为全国唯一县级光伏领跑基地,2020年的时候,‘光储直柔’技术项目落户我们村,让村里90多户家庭都实现了电气化,不管是家里头用电还是农机用电,直流电都是大家的首选。”张保民表示。

  目前,庄上村全村有2兆瓦3800片光伏,等到“光储直柔”项目全容量并网后,村里每年可节省标煤800吨,节水77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0吨,减少烟尘排放4.46吨,预计在2027年项目全部完成时,庄上村能够实现真正的全村“零碳”。去年4月,庄上村还被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业农村部授予了“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称号。

庄上村被授予“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称号。

  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绿色低碳的理念已融入山西发展的方方面面中。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18座智能化煤矿,布局30座绿色开采试点煤矿,先进产能占比81%;有序布局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煤电机组,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半壁江山”;建成6个年产量10亿立方米气田,形成了完整的煤层气开发利用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山西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抽水蓄能、氢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5.83%。

运城市夏县单晶硅光伏板熠熠生辉。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速,山西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与环境持续优化的信心和底气也更足了。

  2024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山西将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主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全力打造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

  目标明确,见诸行动。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全省煤矿2027年基本实现智能化;持续推动风电光伏集中式做大做强、分布式做优做精、统筹推进新型能源开发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山西向全国展现着能源大省的使命担当。

  征途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从增绿添绿治污防污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再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今日之山西,正饱蘸绿意盎然的生态笔墨,将美丽生态画卷挥毫绘就。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