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示范区治理盐碱地获得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4-11-25 17:12:52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白城10月12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该所在位于吉林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示范区测产获得新突破,改良方案实现增产、稳产。

  吉林是中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的省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近680万亩,90%分布在西部白城、松原两市。这里的苏打盐碱地是中国公认的最难治理的盐碱地类型。

10月9日,吉林白城,“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示范区测产现场,右侧稻田是改良田,左侧稻田是未实施改良地块。  郭佳 摄

  在白城大安该所大安站团队创建的“三良一体化”盐碱地高效治理和综合利用大安模式再获新突破。经称重去杂、检测含水率等程序后,四块利用大安模式改良的盐碱类型土地均实现丰产。其中,重度盐碱地改良效果最显著,水稻亩产达到559.19公斤,相比未改良土地增产200%;改良8年的地块,水稻亩产高达746.84公斤。

  所谓“三良一体化”,即以酸性磷石膏等低成本改良剂构建“良田”为基础,选种耐盐碱、优质、高产水稻“良种”为支撑,辅以旱育密植栽培等配套“良法”为保障。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梁正伟表示,磷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易获取、成本低,施用一次可多年见效,若以五年为期,平均每年只需要几百元。二十几年来,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再到效果得到验证,相信这项技术在未来可以极大加快盐碱地的改良速度。

  在白城镇赉四方坨子万亩示范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明明详细介绍了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有序抛秧技术、宽窄行技术的特点、优势。

  经测产,四块利用上述手段改良的土地均实现丰产。其中,采用水稻侧深施肥、微生物菌剂、稻田养蟹等技术措施的轻度盐碱地水稻产量达到每亩756.00公斤,而未实施土壤改良的水田产量仅为每亩616.00公斤,增产高达22.7%。

  本次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杨劲松表示,东北地区是中国公认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最大的地区,只有找到更多高效快速的改良方法,才能充分挖掘出盐碱地的潜力,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