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5:58:40 来源: sp20250108
新华社上海11月24日电 题: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习近平主席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贺信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指引
新华社记者
11月24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各国专家学者当好融通中外文明使者的殷切期望,在与会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中引发强烈共鸣。
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中国学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接下来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转化,为不同文明的传承、发展、创新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读懂中国
从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参加此次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深有感触。他表示,习近平主席对文明对话与国际交流的高度重视一以贯之,此次贺信中又鲜明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为我们多角度、多领域了解中国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启迪。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言简意赅指明了中国学的内涵外延,对中国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在论坛开幕式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贺信,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表示,今天的中国,具有传统性更具有现代性,古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现代中国必定会让中华文明走向新的辉煌。
“今天中国取得的成就令全球瞩目,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关注中国、研究中国,埃塞俄比亚的中国学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埃塞俄比亚前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为大家深入研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新实践的伟大意义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从方法论上指导我们今后如何从更深层次理解古代之中国、认识现代之中国、把握未来之中国。”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福建省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彭军说。
在平等交流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武感触颇深:“中国式现代化,既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注重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强大指引。”
在西班牙知华讲堂副主席维克托·科尔蒂索看来,只有不同文明携起手来,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才能找到应对人类社会所面临各种风险挑战的路径。“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视角看,中国学研究可以推动中外文化的彼此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中国用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全球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所展现的独特智慧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学习。”维克托·科尔蒂索说。
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倍受鼓舞,愈感责任重大。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这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注入了前进动力。”徐宝锋说,“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我们期待在未来搭建起更多区域性、专题性、深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北京语言大学将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落实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培养更多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年轻人才,为促进各国民心相通贡献力量。”
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
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对各国专家学者的勉励和期望,韩国高丽大学亚洲问题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正男表示,将继续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努力将专业的学术话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大众表达,向韩国民众讲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持续改善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为促进韩中人民相知相亲发挥自己的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提出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这是出于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深入思考。只有尊重不同民族的人文历史和价值观念,才能共同携手破解全球挑战。”研究中国学已有50余年的德国专家施寒微表示,这一理念历来被中华文化所倡导,将为和平解决国际问题、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矫雅楠说:“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我更加认识到这项事业的重要意义。我们将以贺信精神为指引,以汉语教学为依托,让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领略中华文化魅力,感知当代中国风貌,更好助力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让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馆长吴雪勇对做好文化传承和交流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作为新时代国家文化殿堂,杭州国家版本馆要把中华优秀典籍版本收集好、守护好、传承好,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