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12:58:15 来源: sp20241228
中新网 杭州5月6日电 (童笑雨 蔡申雪)“祖国需要我们建设,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多年前接受采访时的肺腑之言。5月4日,其在浙江杭州逝世,正如采访时所言,几十年来,韩祯祥都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韩祯祥是著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家,长期致力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前沿研究,是中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新技术的主要研究创新者之一,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浙江大学供图他的报国热忱,源自求学时代。“是祖国派我们出国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回到中国尽快参加祖国建设就是我唯一的愿望。”韩祯祥曾两次远涉重洋学习和学术交流,“奉献祖国”是他时刻牢记在心的责任和使命。
1951年,韩祯祥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开始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世纪60年代起,他参加了中国第一条高压输电线串联电容补偿的试验研究。1970年代起,其主持“交、直流电力系统建模、分析和控制的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该项目成果获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他是中国最早从事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人员之一。
1980年,已是教授的韩祯祥到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和能源部邦涅维尔电力局作访问学者。一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他认为,对于工科的学者来说,光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别重要,因此主动申请去电力局访问,并参与了软件编写工作。
由于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电力局的领导把他参与编写的那套软件,再加上其他几套颇具实用价值的软件一起赠送给他。正是这些软件,对中国电力系统的研究与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韩祯祥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先行者和探索者。1984年至1988年,他任浙江大学校长,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此期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原浙江大学(工科)混合班创办,开始了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积极探索。
在当时,高中生保送直接进入高等学府还没有先例,浙江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批自主招生的学校。
在韩祯祥的支持下,混合班建立了一系列特殊人才的培养机制:实行竞争选拔制、严格淘汰制、推行导师制,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基础厚实、思路开阔、有创新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工科人才。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作为浙江大学针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荣誉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已成为该校教学改革的“试验田”、追求卓越教育的优质平台和特殊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战略性科学家、创新性工程科技人才、高科技创业人才及各界领袖人物。
2022年1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向韩祯祥发出感谢信,感谢他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32.13万元,用于支持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新大楼”的筹建。
浙江大学校报曾评价韩祯祥,“一腔报国志,半生求是情”“才学德行令莘莘学子高山仰止”。(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