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建设有了新动向

发布时间:2025-01-08 03:13:20 来源: sp20250108

原标题:高校学科建设有了新动向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完成备案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名单中,对原风景园林学、医学技术、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及其下设二级学科和依托上述一级学科设置的交叉学科进行了相应调整。

   此次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呈现哪些新特点,体现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的哪些新动向?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

   此次发布的名单中,自设二级学科的学位授予单位45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5242个;自设交叉学科的学位授予单位232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860个。

   “数据显示,2020年,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4917个、交叉学科549个,到2023年显著增加。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持续扩展,体现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的重要特征。”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副研究员齐书宇介绍,近年来,为强化对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学科支撑,一批新兴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此次发布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人文医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生物信息学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快速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

   她表示,名单也显示,通过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自主设置,着力培养能够识别、认知、解决“复杂问题”“真实问题”的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研究员乔伟峰注意到,有组织地开展试点是这次自主设置学科的一个特点。例如,2022年3月,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会商工程教育工作,将推动“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作为院部合作事项之一,随后委托专家起草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征询培养单位试点意愿和建议。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办正式发文,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工程教育学”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试点。他认为,这是我国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从构想走向现实的重要标志。“试点工作开展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全国工程教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10所院校组建了学科建设联盟,并先后完成本单位的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论证工作。”

  有利于发挥高校各自学科优势

   早在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便颁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二级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此后,教育部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学位授予单位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设置情况。

   关于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有哪些优势,齐书宇认为,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有利于发挥高校各自学科优势,培养服务社会需求、引领科技创新的各级各类人才,也有利于高校加快形成特色学科的比较优势。“目前获批的自设二级学科,往往离不开其一级学科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设施条件和迫切的教育需求。因此,高校中越是有优势的学科越倾向于设置更细化、更全面的二级学科,以支撑整个学科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形成。”

   在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智库中心资深研究员吴伟看来,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既反映了学科建设的新方向,也展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方向。名单发布充分体现了我国在高校学科管理制度上的“放管服”改革,有利于这些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原有学科体系框架中获得合法身份。建立先探索试点、待成熟后再进目录的交叉学科放管结合机制,引导学位授予单位自下而上地综合谋定交叉学科建设范围与投入力度,体现了学科目录服务学科发展的宗旨。

   乔伟峰表示,此次发布的名单是落实《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放权与规范并进的目录管理新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二级学科和专业学位领域是学科门类的第二级分支拓展,动态性很强,最易产生知识汇聚,是学科建设中最有生机的部分。因此,鼓励有条件的培养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与我国学科目录管理的改革方向一致,是强化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的集中反映。

  避免“一股脑”地设置学科,“一阵风”后不管不问

   自设二级学科,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齐书宇留意到,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可能会导致学科设置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或过度迎合社会需求,忽略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她提醒,在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加强管理、规范配置,避免自设学科报考人数不足,成为徒有其名的“空壳”。

   吴伟认为,高校在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过程中,既要避免不顾实际“一股脑”,也要避免重设置轻管理,“一阵风”刮过后对学科发展不闻不问。“建构新的学科管理体系,学术管理部门要统筹培养过程管理、支撑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调整。要实施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组建开放流动的交叉学科教师队伍,探索跨学科联合聘任,以提升不同院系的参与积极性。”

   乔伟峰表示,要充分利用此次契机,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梳理自主设置学科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避免“新瓶装旧酒”。

   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调整,对于学位授予单位的老师、学生和学术管理部门而言,都带来了很大挑战。实现自设学科的持续发展,要从制度建设、评价体系、教师资源等多方面入手。

   齐书宇认为,可创新实体机构,构建矩阵式管理架构。依据增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要求,设立“交叉学部(院)”与“交叉学系”,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保障自设学科的培养质量和长久发展。

   “尽快完善协同培养和条件保障机制设计是当务之急,特别是产教、科教协同育人的微观机制设计。要让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落实落地,制定配套措施,防止评价过多过细,突出发展性评价,引导教师集中精力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贡献。”乔伟峰说。

   (记者 杨飒)

(责编:李昉、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