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4:27:38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义乌10月7日电(董易鑫)国庆假期,浙江义乌老板赴海外旅行的随行包中装着自家店铺样品——了解外部市场、和当地同行交流是旅行的计划之一;坐拥约7.5万个商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假期不打烊,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鲜少空手而归,义乌也在本次假期的中国县域旅游城市榜上排名前列。
国庆假期,义乌国际商贸城游客如织。金家明 摄义乌自古人多地少,当地不少民众便挑起扁担当货郎,走街串巷吆喝“鸡毛换糖”:红糖是义乌的土特产,换来的鸡毛被义乌货郎细心分出三六九等,上等鸡毛用于制作工艺品或者装饰品、中等鸡毛可当药材、下等鸡毛做农业生产的肥料,一分一厘不可浪费。
1949年,义乌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090万元,人均GDP为63元。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义乌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小商品市场兴起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冯爱倩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代创业者。“我原来辛苦一天也不过赚9毛钱,摆摊的第3天就赚了22元,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一笔巨款。”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的“下海”经历,她曾说。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义乌产业结构逐渐从以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工业、服务业共同推进。1997年,义乌第二产业占当地产业总量的47.8%,第三产业占当地产业总量的46%。
义乌雨伞商户张吉英(左二)。金家明 摄这一年,义乌雨伞商户张吉英涉足商海。次年,她在当时仅一米长的摊位上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首笔外贸订单。“我和外商互按计算器不断还价,最后签下了8万元的单子。当天晚上,我就去学了英语,后面还去学阿拉伯语。”张吉英说。
技多不压身,义乌老板为了做全球生意铆足了劲。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英语晨练公益活动已举办17年。
“我们收集了大家的需求,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学习实用的商务英语是共同诉求,英语晨练公益活动因此诞生。”义乌商城集团人力中心副总经理张利介绍,义乌国际商贸城每年至少会组织100多场英语晨练公益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印证了当地外贸的活跃,义乌国际商贸城周边社区甚至出现过“一房难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来义乌做贸易的人越来越多。”活跃在当地的伊朗籍商人哈米说,他时常为想在义乌租房子开公司的人提供帮助。
同样在做“帮助”这件事情的还有约旦籍商人、义乌一家异国风味餐厅负责人穆罕奈德。今年的中国国庆假期,他的餐厅忙得不可开交。
“很多阿拉伯人初来中国,摸不着头绪就会来店里找我,我也会尽力提供帮助。这些年,来餐厅的食客从以阿拉伯人为主到越来越多元。除了义乌本地人,还有许多人专程从义乌市以外的地方赶来寻访美味,感受不同的美食文化。”穆罕奈德说。
谈及在义乌近30年来的生活感受,穆罕奈德多次提及一个关键词——机会。“义乌机会很多,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他说,只要你足够勤劳,总有属于你的机会。
义乌拥有海量的创富机会,也吸引无数人成为“新义乌人”。数据显示,2023年,义乌市常住人口约190.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约143.3万人;在册经济主体总数达105.46万户,同比增长17.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108元,连续17年位居中国县级市第一;人均GDP达108447元,是1978年当地人均GDP的461倍。(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