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微短剧精品化发展(文化只眼)

发布时间:2024-11-24 00:51:14 来源: sp20241124

时长5分钟以内、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竖屏微短剧,近年来快速发展,不仅创造了崭新的视听影像表达,而且深化了移动互联时代观看方式的变革。

竖屏微短剧与传统视听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取景框不同。电影、电视剧、中长剧集网剧等传统视听产品,采用的是横屏的取景框。这种取景框是对“窗户”形态与功能的模仿。从生理条件上看,人的眼睛水平分布,视野也是水平展开的,横屏的取景框符合眼睛的观看习惯,能够将水平面上展开的自然人文景观、多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展现出来。智能手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观看方式。我们观看竖屏微短剧时,取景框变成了一个竖起来的长方形。这个取景框与我们双眼的观看习惯并不一致,一次只能展示少数几个人的形象。从形态与功能上看,竖屏视听产品是对“镜子”的模仿。

竖屏微短剧创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影像表达。一是人物聚焦。竖屏取景框适宜单人出镜,聚焦于人物体态、神情、穿着的镜头,增强了人物情绪的表现力度。二是环境失焦。竖屏取景框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多余空间来展示自然与社会环境,人物所处的空间不能得到完整展现。因此,微短剧往往会直接采用环境失焦、背景模糊等技术,去掉展现环境特征的镜头。三是单人镜头的快速切换成为主要剪辑手段。竖屏取景框很难呈现人与人的空间关系。比如在微短剧《二十九》中,每个竖屏镜头只呈现一个点位、一张脸、一种声音,表现两名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需要快速、频繁地切换单人镜头。四是特写镜头符号化。竖屏微短剧高度依赖符号化的特写镜头,比如在《归来竟是千金》这部竖屏微短剧中,富家千金的总裁母亲在危急之刻现身,镜头先给了一个脚部特写——一双高级的女士高跟鞋,暗示来者的身份。

竖屏取景框造成了微短剧美学上的“先天不足”,表现为镜头语言匮乏、空间关系缺失、影像符号化、剪辑技术单一等。为了快速吸引观众,竖屏微短剧普遍追求“爽感”,注重“抑—扬”结构的反转,引发即时性的刺激与快感,由此产生了大量同质化、套路化的“快销品”,透支着微短剧的创造活力。

2022年6月,广电总局为包括网络微短剧在内的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标志着竖屏微短剧从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发展阶段进入转型发展的精品化阶段。

笔者认为,推进竖屏微短剧的精品化,首先要克服美学上的“先天不足”,探索、丰富竖屏影像表达;要“采他山之石以攻玉”,加快网络文学的微短剧转化,让类型丰富、创新能力突出的网络文学成为微短剧的创意富矿;还要推出有效的创作激励制度,培育大批专业化编剧和拍摄制作人才。相信多方协同、多措并举之下,一个内容精品化、市场规范化、运营集中化的微短剧新发展格局,将会逐渐构建起来。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