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2:47:03 来源: sp20241128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旅游强国的重要内容。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如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如何将革命历史的挖掘研究与红色文化的展示传播相结合,推动红色资源转化利用?如何彰显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夯实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石?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编 者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郭宁宁
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旅游强国的重要内容。
用好红色资源,系统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的每一处红色资源,都是一座精神丰碑,都印刻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也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重在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坚持整体打造、系统展示。强化顶层设计,从空间布局、要素保障等方面对区域内的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有助于推动红色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福州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9处。福州市在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全面摸清红色“家底”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打造多条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福州市遵循整体打造原则和系统展示逻辑,精心打造42个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每个基地对应一个主题,并辅以相应的展示点和学习参观线路,成为干部群众深化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的红色地标。其中,“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系统展示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以及福州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成效。
注重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充分结合红色资源周边现实场景、山水条件,通过历史的印记、发展的轨迹、丰富的事例,生动讲好“当年”故事,现场展示“现在”变化,高度凝练升华主题,能够在寓教于景、寓学于史、寓理于事中呈现红色资源丰富内涵。福州市在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时,结合地区实际打造鲜明展示IP,彰显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和思想精髓。
着力优化机制、统一运营。整体打造、系统展示红色旅游线路,需要构建健全统一的运营机制,形成扁平高效、科学精细的管理体系。福州市红色旅游线路分布在13个县(市)区(含福州高新区),覆盖党政机关、村(社区)、企业、学校、工业园区、文化机构等多领域。针对这一情况,福州市专门成立市宣传教育培训中心,统筹协调各学习教育实践基地的管理、运营、培训开发和对外交流等工作,特别是注重串珠成线,不断丰富红色游览内容,打造精品主题线路,较好满足了干部群众多样化学习参观需求。
注重统筹推进,促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发展革命根据地旅游项目,要把握好两个概念。红色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概念。发展红色旅游,是另一个概念。两方面要统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
统筹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同时也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既要保护好,也要利用好。在实践中,福州市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陆续修复中共福建省委旧址、中共福州市委旧址、潮江楼马江会议旧址等一大批革命遗迹,在保护修复中注重保持红色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同时,努力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表达方式、推进文旅融合,积极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着力打造具有实景体验感、互动参与感的红色文化体验基地,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切实增强传承弘扬革命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统筹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红色旅游,红色是内涵,旅游是形式。对于红色资源,无论是有形遗产的保护,还是无形遗产的传承,都要尊重历史,维护历史的原真性和严肃性。在红色旅游景区的设计和建设上,要避免追求高大全,搞得很洋气、很现代化,花很多钱,最终却失去了红色旅游的底色。还应看到,红色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浓厚的时代意蕴,唯有创新才能历久弥新。福州市在设计和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时,既注重保持原汁原味,凸显地方特色,守住红色底色,又坚持与时俱进,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创新展陈形式、运营模式,提供更多有内涵、有创意的红色旅游产品。例如,依托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罗源(百丈)指挥部旧址,打造集红军公园、红军广场、红军食堂、革命烈士故居等于一体的红色体验基地,实现寓教于游、以游促教的效果。
统筹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发展红色旅游,首要目的在于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同时,也要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相促进。福州市深入实施“革命文物+”战略,把革命文物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引导和推动客流、资金流向革命老区集中。例如,福清市一都镇建成多条红色生态旅游线路,培育万亩枇杷产业基地,形成“红色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种植业”的特色革命老区生态经济,让群众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中得到实惠。
紧跟时代步伐,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增效
当前,广大群众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常态化、多样化、品质化。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打造更丰富、更完善、更便捷的红色文旅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增效。
强化数字赋能,让红色文旅活起来。伴随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普及,广大群众对于更生动、更直观旅游体验感的需求不断提升。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内容生成等技术手段,打造红色旅游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能够让游客在沉浸式互动中更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近年来,福州市坚持以红色精神为内核、以数字技术为载体,持续强化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效应,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推动红色文化场馆数字化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群众对特定历史场景的体验感,让群众深切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打通时空联系,让区域协同更紧密。一定区域内的红色资源往往存在时空上的联系,发展红色旅游需要系统整合关联度较高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区域联动发展链条。福州市聚焦发挥作为“福建省最早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地区之一”“闽东土地革命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地”等优势,通过跨区域合作,推出13条“初心如磐逐梦行”红色旅游线路,全景式呈现林祥谦、王荷波、吴石等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深化广大干部群众对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的整体性认识和理解。
聚焦青年群体,让红色基因代代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必须聚焦青少年群体,把传授知识和情感培育有机结合起来,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浸入心扉。福州市把红色主题研学实践纳入课程教育体系,精心设计红色旅游研学活动。例如,闽江学院与林祥谦烈士陵园合作成立“林祥谦精神研习社”,福州理工学院与闽西红色山庄等合作打造教学基地,依托三坊七巷红色资源推出“红苗计划”主题研学游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红色血脉赓续传承、生生不息。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
深学最好教科书 用好红色基因库
容 晶
红色旅游作为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革命纪念馆作为重大历史事件、杰出人物的纪念场所,在红色旅游中承担着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功能。香山革命纪念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香山革命历史为依托,将革命历史的挖掘研究与红色文化的展示传播相结合,着力推动红色资源转化利用,全力打造香山革命历史立体“教科书”,助力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内容展示。文物史料见证了党领导人民不断奋斗的光辉历程,保管好、研究好、利用好文物史料是纪念馆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香山革命纪念馆通过举办理论研讨会、采访历史亲历者和革命后代,广泛采集整理革命史料,常态化开展对革命历史、文物、影像、人物的研究和考证,深入发掘党中央在香山时期领导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的历史,通过提炼展览主线、挖掘精神内涵、梳理重点亮点,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见可感的展览内容,让文物“说话”,用档案证史,以影像触情,从不同视角、层次、脉络对香山革命历史进行多维度呈现,使展览有血有肉有温度,能够感染人、教育人。例如,围绕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的历史脉络,精心打造“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陈列;为充分展示党中央的革命实践和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推出“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电报手稿”“百川归海 人民至上——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建国实践”“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等专题展览,全面呈现香山革命历史。同时,香山革命纪念馆注重激活用好馆内红色资源,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宣教活动,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开展“重温赶考路 奋进新时代”等活动,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育人作用。
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价值。把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具有价值引领力和市场吸引力的文化产品,让更多的人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和感悟红色文化,是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香山革命纪念馆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在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通过红色文艺作品、红色文创产品等载体将红色资源融入日常生活,推动红色资源活起来,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例如,充分挖掘香山革命历史的价值内涵,策划推出香山革命历史“十个一”传播工程,即一个主题展览、一个学术调研报告、一套丛书、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部纪录片、一部舞台剧、一部广播剧、一部宣传片、一首歌曲,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凸显时代精神。其中,红色文化书籍“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历史丛书”、主题电影《决胜时刻》、电视剧《香山叶正红》、话剧《香山之夜》等,激发了观众了解香山红色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形成香山红色文化符号记忆。同时,将文化创意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结合香山红色文化内涵和特色,分阶段、分层次、分群体、分需求定制“进京赶考”“人民英雄”“不忘初心”等系列主题文创产品,开发集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红色文化衍生产品,以文化IP赋能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激活红色文旅经济。
推动单点革命旧址转化为红色主题游径。红色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以香山革命纪念馆和香山革命旧址为重点,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所进行的不懈奋斗和有效探索为主线,涵盖了广泛的革命遗址遗迹和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做好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红色资源传承和利用工作,香山革命纪念馆牵头对主题片区内30余处红色资源旧址开展专项调查,摸清红色资源底数和现状,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采取精品打造、连片打造、联动打造方式,在市内着重选取反映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若干亮点,构筑起红色遗址保护传承利用网络,使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成为彼此呼应、形散神聚的红色精神高地。加强与“进京赶考之路”沿线革命类纪念馆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开展巡讲、红色故事展示活动等,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以及“进京赶考之路”沿线红色资源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扎实做好“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保护利用工作,以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香山革命旧址、香山革命纪念馆等为点位支撑,实现了串珠成线、连线成片,进而转化为红色主题游径,推动实现区域红色资源集成式开发利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意气风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作者为香山革命纪念馆馆长)
红色文化铸魂 旅游发展赋能
边继云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红色文化是塑造旅游产品内涵、提升旅游体验品质、引导社会价值导向的根基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工作,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以红色文化铸牢红色旅游的精神内核,彰显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注重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价值提炼,夯实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石。红色文化蕴含的红色基因和精神价值是引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灵魂,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红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加强对革命遗迹、文物以及革命故事、红色歌谣等的系统挖掘、科学整理和深入研究,对其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总结提炼,有助于丰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体系,夯实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石。例如,西柏坡作为“两个务必”的诞生地、“进京赶考”的出发地,见证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里孕育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围绕西柏坡精神的挖掘,西柏坡纪念馆建立西柏坡文物资料数据库,相继出版《西柏坡记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录》《西柏坡100个经典瞬间》等研究著作,对历史背后的细节、历史故事蕴含的时代精神予以解读,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注重红色文化的创新活化利用,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关键在于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命力,通过创新形式和载体,将红色文化价值转化为红色文旅价值,让游客在体验中感悟和传承红色文化。一方面,推动红色文化时代化表达,赋能红色文旅业态创新。特别是要适应年轻群体的需求,推动活态化、沉浸式、体验式红色文旅场景创新,不断丰富情境体验、VR/AR互动展示等更具参与感与体验感的文旅产品供给。例如,《梦回西柏坡》沉浸式实景演出,以我们党在西柏坡的历史为依托,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让游客领略那段辉煌的历史和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使游客在极具真实感的场景体验中实现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另一方面,把无形的革命精神具化为有形的创意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感知度和感染力。例如,西柏坡文创馆打造的《曙光》《五大书记铜像》等文创产品,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融合,使信仰的力量得以具象化传播。
注重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提升红色旅游的区域带动能力。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进行深度融合,既是培育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应把红色旅游置于带动革命老区增收致富的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中进行考量,使红色旅游不仅成为凝聚民心的教育工程,而且成为造福一方百姓的富民工程。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关键是要立足当地红色资源,依托人文和自然地理优势,积极探索“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以红色文化的注入延展红色旅游产业辐射宽度、资源聚集深度和融合带动广度,系统提升红色旅游区域发展带动能力。例如,西柏坡镇北庄村作为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诞生地,深挖村庄红色资源,打造村史馆、团结书屋、团结食堂、精品民宿等项目,推动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红色研学、民俗体验等相结合,有效激发了红色资源的“乘数效应”,擦亮了“团结唱响地、幸福北庄村”的乡村振兴品牌。
注重红色资源整合联动,形成红色旅游发展集聚效应。我国红色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很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色资源呈现出跨行政区分布的态势。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应注重省际、市际、县际红色资源的整合联动,形成更加完整的红色文旅产业链条。一方面,着力破解红色资源零星分布、单一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积极推动红色资源区域内横向联合,建立区域红色旅游共同体,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围绕打造西柏坡精神高地,平山县以西柏坡村为核心,联动《团结就是力量》唱响地北庄村、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所在地李家庄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前身(中央外事组)所在地柏里村等多个特色旅游示范村,建设西柏坡红色旅游聚集区,有力释放红色旅游的集聚效应。另一方面,着力破解主要红色资源跨行政区分布的问题,积极推动红色资源区域间整合发展,提升红色资源完整历史叙事能力,增强游客感悟历史的连贯性和整体感。例如,京冀两地携手打造“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推动跨行政区重要点位联动发展,引导游客在一个个红色印迹中感受历史风云,重温“赶考”初心。
(作者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
制图:沈 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7日 09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