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3:23:37 来源: sp20241206
中新社 香港4月22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香港中国学术紫荆论坛2024:迈向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中国经济”22日在香港举办,来自香港、中国内地以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词,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国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发挥香港独特优势等话题。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发表了题为“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中国经济”的开幕演讲。他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高端化取得重大进展,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活力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这种趋势性、格局性变化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了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总体来讲,当前中国在研究成果落地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从0到1”的基础性研究仍是发展短板。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发力,重视大型创新企业的作用,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亦如此认为。他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有“从0到1”的原创研究、“从1到10”的应用研究,也要有“从10到100”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从100到N”的大规模产业化。
“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是要放弃传统产业。”王一鸣补充说,传统产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占比八成,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就应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
论坛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和东盟事务代表神谷(Marco Kamiya)则从海外视角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他表示,中国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对基础研究的重视,而后者是当前新兴经济体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所欠缺的。同时这一概念也融合了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为其他新兴经济体发展同类经济提供了借鉴。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香港可发挥何种作用?王昌林认为,香港可从三方面发力: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打造教育高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与内地联系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也提到,金融需为实体经济服务,技术创新亦需要大量投入。若仅靠单一方面投资,可能会造成投资回报率低、风险偏高等后果。香港的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可以成为重要的风险分散机制,为内地和香港本地的技术创新提供充足金融工具,创造可控风险。
当天论坛由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紫荆杂志社协办。(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