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20:26:22 来源: sp20250110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从本质属性层面深刻阐明了我国国家政权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统一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人民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人民观。
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丰富和发展
在中华传统话语中,“江山”是对“国家政权”的形象化表达。历史上,一些思想家曾意识到“人民”与“江山”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朴素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囿于历史和阶级立场的局限性,这些思想观点未能从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角度,提出关于国家政权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和把握国家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不同类型的国家具有不同的阶级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总结我们党矢志建设人民政权的历史经验,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时代价值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刻诠释红色江山的人民主体性。所谓“国家”,是一个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历史范畴,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和使命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必须“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中,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先后提出一系列关于未来国家制度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逐步确立并巩固了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领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红色江山的人民主体性,从本质属性层面深刻阐明了我国国家政权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统一性。
深刻指明我国国家政权建设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形成并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指引国家政权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创新性发展,还体现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国家政权建设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深刻表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都是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深刻回答“江山如何永固,国家何以富强”的问题。如何防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腐化变质,如何确保社会主义红旗颜色不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重要内容。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成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重大历史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决不允许江山变色,人民也绝不答应”“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把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实现人民幸福安康作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动力和目的归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汇聚起强大动力。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管党治党全部工作之中,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人民利益作为国家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伟大实践中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并立足不同时期的实际国情,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我们党百余年来践行初心使命、矢志服务人民的实践经验,包含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创新性发展。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内涵。马克思指出:“作为个人……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中,既有对人民这一概念的整体性观照和系统性阐述,又有对人民群众个体的深入细致体察,在整体与个体、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内涵。
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矢志奋斗的重要使命任务。历史上,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伟业。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要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坚持人民是创造历史根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既包含对人民和江山关系的深刻把握,又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人民群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实践主体地位和作用。
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不可避免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一基本价值取向的实现,同样必须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充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把人民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转化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检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我们党百余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实践经验,彰显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高度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6日 09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