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4:21:55 来源: sp20241126
中新社 厦门11月24日电 题: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福建:让“盆景”更快成长为“风景”
中新社 记者 林世雄
今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11月19日至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赴福建视察。代表团深入平潭综合实验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等地,倾听台胞发展诉求,了解福建省贯彻落实《意见》情况。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代表团在福建的第一天就深入了解台胞在大陆发展遇到的困难和对福建省贯彻落实《意见》的建议。对于不少台胞反映的金融贷款银行评分低、一些台生在大陆高校求学有挫折感以及台湾居民居住证扩大应用范围等问题,代表团详细记录并一一回应。
贵州省台联会长曾力群代表十分关注福建扩大直接采认台湾职业资格范围的相关情况。她告诉记者,如果台湾职业资格无法获得采认,台胞无法直接在大陆发挥他们应有的价值,需要从零开始。“那么,他们又怎么会愿意来、怎么会留得住?”曾力群说,“虽然这是很细微的事,但关系到台胞在大陆发展的切身利益。”
厦门五通客运码头里,多项智能化应用设备广泛投用,提升了台胞通关效率和体验。在码头的“同心留言板”上,许多台胞写下了“两岸一家亲,多互动,更亲密”“祝愿两岸越来越好”“大陆好好玩,我还要再来”等温馨留言。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台湾同学会会长陈云英代表提出,应该在台胞“登陆”的地方提供便于他们在大陆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11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视察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图为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同心留言板”上的部分台胞留言。 中新社 记者 林世雄 摄“要把更多的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微处”,江苏省台联会长邹振球代表说,要让更多台湾同胞真正感受到大陆的诚意善意。此外,陈云英指出,两岸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还在于要让台胞参与进去。台胞只有参与之后,才会在那里追寻自身价值。
探索创新,先行先试
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推出系列投资优惠政策,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引进注册台资农业企业294家,涉及花木果蔬、茶叶产业、休闲农业等行业;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优化诉讼便利,保障台湾同胞诉讼同等待遇,通过设立台胞个人调解工作室、涉台法官工作室等创新性举措,为台胞台企提供良好司法服务。
11月2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视察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 中新社 记者 林世雄 摄拥有中央的支持和不少政策红利,福建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过程中取得了上述及其他更多的成果,但在探路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政策“空白”,或存在与现行相关规定做法缺乏衔接、不够兼容的问题。
多位代表认为,福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先行先试。从系统性提升居住证使用便捷度,深度改进台胞使用的获得感,到为台胞台企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再到完善涉台司法服务等,这些与台胞在大陆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能借助示范区建设取得创新突破,会很有意义。
“探索新路就是要有很多创新性的举措。”邹振球说,应该通过创新打破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
加快建设,示范推广
福建地处两岸融合发展的最前沿,闽台交流热络。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郭宁宁介绍,今年以来,福建省新设台资企业户数1200多家。目前全省现有台企超过1万家,来闽实习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超过4万人。
多位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视察中可以感受到,福建全省到处遍布着“台”的元素,在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指出,福建建设示范区是要给其他地区做榜样,为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同时,这个示范也是面向岛内同胞。
浙江省台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陶骏代表建议,福建应加快提炼出乡村建设等领域惠及台企、台胞、台青的经验做法,未来可率先在江苏、浙江等省份推广,更好地将一地的探索转化为全局的实践,让“盆景”更快成长为“风景”。(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