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9:08:23 来源: sp20241227
数据来源: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以“全流程网上办理”为目标,去年4月以来,重庆市整合各部门、各区县数据资源,在政务服务APP“渝快办”上线“一件事”服务集成办理专区,助力实现群众和企业事项办理“一次申报”“一次填写”。截至目前,重庆累计推出80项“一件事”服务集成办理,总办件量超过92万件。
——编 者
最近,重庆市垫江县的谭先生家喜添新生儿,谭先生想着去办理相关各项手续。
和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手忙脚乱相比,谭先生这次从容了许多。在手机上登录“渝快办”,点击“一件事”服务——“新生儿出生”,按照智能导办填写信息,便可打包办理生育服务证登记、新生儿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登记、社保卡申领、预防接种查询等业务。3天内,这些材料便会邮寄上门。
一件事,一次办成。2023年4月以来,重庆市整合各部门、各区县数据资源,在政务服务APP“渝快办”上线“一件事”服务集成办理专区,围绕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以流程再造为抓手,全链条深化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全场景强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助力实现群众和企业事项办理“一次申报”“一次填写”。
新生儿出生“一件事”
此前办理事项平均提交35项材料,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后,可通过“渝快办”全程网办
“我家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办理各种手续,跑了好多趟。”谭先生跟记者聊起了当时的办事经历。卫生健康委、公安局、医保局、人社局……几个部门前后跑了好多次。“要交很多材料。”谭先生边说边比画着。
“新手爸妈办理新生儿出生所需手续,此前确实存在不少堵点难点。”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法规处处长孟庆芳介绍,以前,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生育服务证登记、户口登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社会保障卡办理”7类事项,平均提交材料35项,每一事项从受理到完成差不多要3个环节,全部办完平均需要80天。
这次二宝出生,谭先生直言方便了不少。还没出院,医生便指导谭先生夫妇用手机登录“渝快办”办理。借助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信息化手段,办事不再跑腿。以前要交的材料、复印件,现在也都不再需要了,全程网办。
“跑部门、交材料、等办结……我们也曾想过压减办事时间,减少办事环节和材料。”孟庆芳说,一些部门此前也尝试过进行线上高效办结,然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繁琐流程让“一件事”服务集成办理难以真正实现。
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外发布,明确提出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2023年4月,重庆全面启动“数字重庆”建设,搭建起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动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基于“渝快办”APP,牵头梳理、调研政务服务高频事项的“便利化”办结。
“高效办成一件事,离不开各部门的数据联通。”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职能转变协调处处长张勇介绍,重庆市级层面建立“一件事”服务集成办理工作总专班,各事项牵头部门实行“一事一专班”“一事一方案”“一事一套图”,明确工作目标、事项信息、实现路径。2023年4月,第一个“一件事”服务——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正式上线。
市民无需重复下载客户端,在“渝快办”上可登录各事项办事端口。进入办事窗口前,“智能导办”清晰呈现办事流程图,市民无需退出页面找材料。需要填报表的事项,通过数据处理,办事群众只需选择“是”或“否”。
目前,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全业务联办量超过3万件,选择单事办理量超过12万件,月均接受群众咨询3000余次。
入学“一件事”
涉及9个部门、12个事项,业务流程再造提高效率,给学校和家长同步减负
“一件事”服务集成办理的背后,依托着一个强大的“数据大脑”。
92265类批量数据服务、1700个数据服务接口、548个图层服务接口……数据归集、数据共享、数据开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承载着各类数据,实现高效流动利用。
“‘一件事’服务集成办理并非简单地把所有材料放到一个窗口收取,也不是仅仅把线下窗口数字化。”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主任李宗磊介绍,“一件事”是一种方法,要兼顾群众的体验感和办事人员的效率,必须依托更加扎实的数据底座进行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
每年入学季,都是家长和学校忙碌的时候。“家长给孩子交材料,学校老师要审核,学校的负担不小。”重庆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向斌说,入学“一件事”涉及民政、住建委、卫生健康委等9个部门,汇集户籍类证明、不动产权证书、婚姻登记查询等12个事项,现在这些数据都已归集到“重庆市基础教育招生报名驾驶舱”,家长只需“刷脸”,所有信息便能立刻汇集。
原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通过抓取家长信息,将数据搜集指令分别发送给9个部门。上述部门收到指令后,会自动匹配人员信息,推送用户相关数据。家长“刷脸”后,屏幕上便能显示有关入学“一件事”的所有材料。
除了方便家长,学校也因这项“数字红利”受益。数据自动比对、材料智能核验、智能化审批操作……现在,有了数据辅助,学校老师可以做到审批“10秒一件”,解决短时间大批量的信息审核难题,为学校老师减轻负担。
此外,大量的数据同样助力治理端的科学决策。走进重庆市教委,一张大屏上的数据正在动态更新。计划招生人数、报名人数、确认入学人数,各类数据清晰明了。“通过数据捕捉,我们能在后台及时发现关注一些特殊情况。”向斌说,比如留守儿童、残疾人儿童等,这些孩子的“画像”会自动传递给学校。
扶残助困“一件事”
找到群众体验中的痛点,在残疾人高频使用场景中,增加亲人帮助办理选项
“这个流程能不能再简化一点?”
“户口增减页能否不寄回呢?”
…………
每项“一件事”发布前,相关业务部门都会碰头开会,一步步简化办事流程,优化用户体验。
“我们从后台能够捕捉到用户进出系统的次数,如果短时间内频繁进出,有可能是不知道如何填写,退出系统查资料。”李宗磊说,针对这种情况,系统完善了每30秒自动保存的功能,防止因网络延迟、系统故障等造成所填信息丢失的问题。
如何优化证明材料提交?重庆努力探索机制创新。过去,群众在办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时,需要提交户口增减页纸质件。现在,公安部门可根据系统原有数据和申请数据打印户口增减页,不再要求提交。各部门借助人脸识别、电子证照、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补齐政策短板,数字和政策双驱动实现政务服务优化升级。
“创新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多方发力,共同探索最优路径。”李宗磊告诉记者,每项“一件事”上线之前,都会选择几个区县进行试点。
在扶残助困“一件事”试点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一些残疾人在给新生儿起名字时,手机操作困难。信息反馈后,市相关部门在系统中增加了亲人帮助办理的选项,同时拆解办事流程各项细节。“能让群众‘选择’,就不让群众‘填空’。”重庆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姚力说。随着数字化的推进,残联也逐步在区县进行“远程评残”试点,让残疾人真正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从扫描PDF、拍照上传的“半自动”数字化,到完全实现数据交互;从只能新手妈妈申请“一件事”到转变为新手爸妈都可以成为申请主体;从上户口需要纸质材料到公安部门直接授权调取电子证照……一项项的改变,来自基层鲜活的创新探索,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复用”,提升“数字政务大脑”能力,为“一件事”服务集成办理提供支撑。
社会救助“一件事”
融合线上线下,线上难以处理的情况,干部线下及时跟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去年7月,家住垫江县裴兴镇南华社区的胡永好突发疾病,随即前往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高血压3级(极高危)、糖尿病。因病丧失劳动力,一家人的生活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此时,南华社区帮办代办员敲开了胡永好家门。工作人员发现,胡永好一家的生活,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改善。“像你家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农村低保,也能申请临时补助。”工作人员通过社会救助“一件事”为胡永好申请了相关补助,同时与乡村振兴局协调在同月将胡永好纳入监测管理。没过多久,社会救助金就打到了胡永好的银行卡上。
“手机、电脑改变了传统的办事流程,但是不能完全代替‘面对面’。部分不会上网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都需要工作人员面对面解决急难愁盼。”张勇告诉记者。
翻开通讯录,家住渝北区的盛女士回忆:孩子刚出生时,她在“渝快办”上向渝北区政务服务中心申请了新生儿出生集成办理,没多久接到了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电话。原来,盛女士夫妇均为重庆其他区县户口,受理主体应为户籍地政务服务中心,且提交的资料有漏项。“孩子在住院,我没有时间重新申请。”盛女士很着急。
为了解决盛女士的困难,渝北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来到医院,帮助盛女士进行了手机申请变更,还主动帮其对接属地政务服务中心,申请加急办理。最终,不到5个工作日,盛女士就在医院收到了新生儿的户口材料和社保卡。
“在山区、农村地区,要让更多村民了解‘一件事一次办’,少不了村干部的‘铁脚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冉学峰告诉记者。
“这真的能在手机上办?”“当然可以,你打开手机,你儿子的户口现场就能办!” 如今,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网格员郭晓红走街串巷,让更多老乡了解到如何“高效办成一件事”。
政务服务中心一窗综办、自助机办理业务、手机端全流程办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办“一件事”,后台操作流程完全相同,时间、环节、所需材料也一致。“我们努力做到线上线下融合,为群众提供切实帮助。”张勇说。
接下来,重庆将多渠道开展企业群众需求调研,以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为抓手,谋划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和服务场景,同步开展“回头看”工作,收集企业群众、部门、区县在办理集成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迭代升级“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2日 10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