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重要性银行需接受宏观审慎监管 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

发布时间:2025-01-02 01:33:28 来源: sp20250102

人民网北京10月19日电 (黄盛)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2023年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该名单共涉及20家银行,其中包括6家国有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这也是我国连续第三年更新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日前表示,上述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资产规模合计占到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61%,占到金融业总资产的55%,这些银行规模比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性比较高,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联性比较强。

李斌认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微观审慎监管基础上,还要接受基于宏观审慎的附加监管,包括在最低资本和储备资本要求之上再满足0.25%到1.5%的附加资本要求,在杠杆率要求之上再满足0.125%到0.75%的附加杠杆率要求,同时还要按时制定提交“两个计划”——恢复计划和处置计划建议,以强化资本内在约束机制,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治理水平。

据了解,202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原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4个维度共13项指标评估认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得分超过100分的银行进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并按照得分高低分为5组,组别越高表示系统重要性程度越高。此外,由于银行发展战略、业务模式和增长速度不同,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组别分布可能发生边际变化。2021年和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原中国银保监会连续两年对参评银行进行系统重要性评估,识别出其中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并发布名单。

李斌认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经营稳健,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就有坚实的基础,因此评估认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并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更高的监管标准和监管要求,对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评估认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并提出更高的监管标准和要求,对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具有重大意义。”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历史经验表明,系统重要性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会呈现出与一般风险不同的特征,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对金融体系产生较强的传染性,并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的冲击。因此,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防范“大而不能倒”风险等成为反思危机教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

另据介绍,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系统重要性银行积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当前系统重要性银行经营总体稳健,在金融体系中起到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截至今年6月末,系统重要性银行平均不良率是1.2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是10.57%和15.65%,拨备覆盖率达到了246%,保持了较高的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

此外,李斌表示,目前《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也已经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等相关程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在积极推进有关工作,稳步扩大宏观审慎管理的覆盖范围。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发挥好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合力,促进稳健经营,不断夯实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责编:乔业琼、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