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7:24:33 来源: sp20241124
家长求助:寒假、春节,父母和孩子在家相处时间增多。当孩子出现过错,或是肆意妄为、吵闹、发脾气,影响自己身心健康,或是对他人造成影响、干扰、伤害的时候,父母该如何管教孩子?怎样管教效果更好?
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师彭荣辉为家长支招:管教孩子具体有哪三项基本原则呢?首先,老人不越位,父母优先。教育孩子,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老人保持沉默,静观即好。如果管教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出现矛盾激化,老人看不下去,也舍不得孩子,就离开现场。如果老人越位,喜欢在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提出异议,出面干涉,打断甚至是指责父母,这种明显偏袒孩子的行为,假以时日,不仅会影响父母管教孩子的效果,还会让父母的威严大打折扣,影响孩子日后对父母的尊重,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孩子会有恃无恐,变本加厉,错上加错。
其次,坚持“一对一”。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要坚守和孩子的“一对一”关系。这不仅意味着,家中任何一个人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其他人要尽量回避,也意味着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要将孩子带离人群或是公共场合,努力回到一个私密的空间进行。
对管教环境的选择,一方面考虑的是管教的实效,在商场,在街上,在客厅,在家门口,难免会有人员来往,会有人看到听到,父母这时候管教孩子,孩子极有可能会很任性而肆意哭闹或是耍脾气,甚至增加表演成分,因为他会觉得有依仗,会有人给他撑腰,会有人心疼他、支持他,为他说话,会有人及时把他从冲突中解救出来。
对管教环境坚持“一对一”选择的另一个考虑,则是为了维护孩子的尊严。做父母的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毕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的成长,努力不要在公众场合当着众人的面进行管教,以免让其感到丢掉自尊,时间久了,日积月累,丧失起码的羞耻感,从而不再在乎任何人的目光。
再者,对四种行为坚决说“不”。一、不打。且不说对弱小的孩子动手很容易让其产生心理阴影,在恐惧中变得麻木、冷漠,直至最终变成一个无情之人,单是父母依靠动手来解决问题这种行为本身,也极易给幼小的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变成坏的榜样,从而最终养成孩子暴躁易怒、动辄动手的坏习惯。
二、不骂。所谓“上行下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年轻的父母必须要看到。父母和孩子间的不文明言语表现,孩子听着听着,就会形成习惯,变成他的惯用语。
三、孩子情绪激动时不交流。孩子情绪激动时,哭也好,闹也罢,他的精神头完全在情绪的宣泄上,父母这时候想予以管教,因为听不进去,所以管教功效近乎于零。这时候,父母保持沉默,安静地看着孩子,以静制动,反而更比较容易让孩子安静下来,平复情绪,从而为有效沟通提供保障。
四、不将孩子单独关在封闭空间。孩子不听话、耍脾气,一时处理不了,年轻父母习惯将孩子单独关进封闭空间让其面壁思过。殊不知,这种行为实不可取。一者,容易让孩子情感上接受不了,他感到被漠视,被孤立,无助,且极易产生恐惧感,造成心理阴影;二者,孩子在情绪激动、心智蒙蔽的时候,而又没有成人在侧监管,有可能一时冲动,做出危险的事或是傻事。
当然,父母也可能有失控的时候。譬如,会难以控制地发脾气,甚至会有简单粗暴的行为表现。这时候,另一个人就要及时出现,请他离开现场,出去冷静一下。这是家庭教育中经常会出现的场景,不必回避。但有一点需要谨记:意见不一,无论谁和谁,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出现分歧,有话事后再说、再交流、再沟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孩子面前,家庭成员的管教方式要始终坚守原则,保持一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