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3:28:08 来源: sp20241126
希腊扎金索斯风景。 王 佳摄
以实践描摹未来
硕士和博士期间,我的学习研究方向是“中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在学习之余,我常常会积极寻找一些同专业方向相关的实习与实践机会。
之前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高校教师,在课余时间,我会教西班牙语。从有考试、升学需求的西语专业学生到西语零基础的海外华人,我教过的学生类型颇丰。
学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刚随家人来到西班牙定居、年过花甲的中国阿姨。阿姨没有任何西班牙语的基础,于是我们从最基本的字母开始学起。就这样一字一句学习,一个学期过后,阿姨已经可以用西语跟本地人进行基础交流了。
阿姨感谢我教会了她这门语言,让她在别国他乡拥有了打开自己的机会,而我也从她的身上真切感受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箴言。因为这段学习经历,我们最后还成为了“忘年交”。
我还会积极寻找一些中西翻译方面的实习,参与过海内外文学作品及其他类型文本资料的译介与审校工作。
都说翻译其实是“杂学家”。在翻译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我得以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到商业、法律、医疗、旅游等中西社会生活中的多个领域,参与并见证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推广,以及海外文化中的精华向我国推介,真正将自己专业中的“跨文化传播”落到实处。
上述种种职业实践,不仅使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对所学专业的知识理解,可谓与科研任务的“双向奔赴”。
走在路上,认识自我
陆游有诗云:“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于我而言,留学生活中的每一次旅行,都似一堂流连于异国山水之间的自愈课程,让我重新认识世界,也认识自我。
硕士期间学术进展一度不顺利,我陷入自我怀疑与焦虑。那时我跟朋友去了荷兰,白日与夜晚风格迥然不同的阿姆斯特丹让我看到了同一座城市的割裂性,也启发我学着接纳自己的每一面。
最心浮气躁的一段日子,我去了圣托里尼。慢节奏的小城里,风也慢,水也慢,好像一切都在娓娓劝你:别急别躁,时间会给所有付出以答案。
意志消沉的那段时间,我去了趟威尼斯,古朴又摩登的水城,每个人都热情,笑声爽朗。街上的自由摄影师主动走上来为我拍照,我把包上挂着的小中国结送给他,就这样在异国他乡结下一段小小的善缘。摄影师招呼我在镜头里笑得更灿烂些,我想在生活中或许也是一样,很多时候,笑一笑没烦恼。
如是种种,皆是旅行教会我的生活哲学。走在路上,我见识和领略到了世界不同的自然风物与世俗人情,学着心平气和地欣赏这个世界。
“沉浸式”体验生活
生活是个动词。
留学是学习,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积极钻研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想抓住机会,沉浸式地感受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
西班牙人很热衷于过节,借着名目繁多的传统节日,载歌载舞,展现生活之多彩,也展示随历史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西班牙独有的“奔牛节”“法雅节”“三王节”“鲜花节”……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不会错过这些可以在狂欢中融入当地、体验本地文化的宝贵机会。
平常的日子里,只要乐于探寻,亦不乏生活的意趣:春天,去丽池公园的湖上划划船,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复苏的生命力量;夏天,在巴塞罗那的沙滩上席地而坐,吹吹海风;秋天,重走一段象征着坚毅与虔诚的圣地亚哥之路,看秋高气爽,云卷云舒;冬天,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吃一顿热气腾腾的西班牙海鲜饭……四时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作者系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翻译与语言学专业在读博士)
(责编:李依环、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