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3:38:42 来源: sp20241115
春节前夕,湖南长沙理工大学先进储能实验室一片欢声笑语。几十位“留守”的研究生正依次领取新年红包。
“快过年了,学生都自觉在实验室忙着。我们给学生们发几个红包,添添喜气。”实验室“主人”、湖南省团队百人计划负责人贾传坤教授笑着对前来“探班”的记者说。
贾传坤和妻子丁美都是长沙理工大学人才引进的先进储能领域高级别人才,也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大户”。2023年,这个“夫妻档”领衔的团队就有两项成果成功转化4100万元。
一年到头,团队都是“忙不完、根本忙不完”的状态。几间实验室里,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都在安静忙碌着手里的活儿。
“我们主要做的工作是产业端‘提问’,我们‘答题’。2023年,两项重要成果落地,但没完全‘生根’。春节我们就不回老家了,在这里继续把产业化进行到底。”贾传坤说。
夫妻二人的“看家本领”是大规模储能液流电池技术研究。早在2022年,记者在深度调查采访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进展和成果落地相关问题时,贾传坤曾介绍自己的钒液流电池技术是人见人问的“香饽饽”,但却无人“买单”。只因大型储能装置建设成本高,大家担忧“第一个吃螃蟹”的成功率。
2023年,该团队的这项成果被北京一家企业相中,企业投资建设1000MW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产品生产线。其中,一期300MW/年新一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产品生产线已启建,今年下半年有望投产。
“现在正是最关键的时期,钒电池32KW电堆已经定型,我们要趁假期集中安装调试。”贾传坤说。
丁美教授则透露,团队另一项大规模储能技术——铁硫液流电池技术,已与湖南长沙一家企业“结亲”。“100兆瓦中性铁硫液流电池生产线今年也有望建成投产,所以准备工作也在抓紧展开。”
贾传坤笑言,液流电池作为大规模储能的理想选择之一,终于迎来了产业化的“早春”。企业看准了这项技术,科研团队就要抓紧干,让它更快速的应用推广。
“我们还经常会做一些‘不务正业’的研究。”丁美自我打趣地说。
因为高速公路单位的一项技术需求,贾传坤和丁美接下了废旧沥青混合料处理的“单”,尽管不是他们的研究“主业”。
历时两年,他们攻克了现有传统油石分离技术存在的油石分离不完全、小粒径石料提取难度大、石料损伤大等技术难题,解决了废旧沥青混合料循环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基于现实需求的技术,很快被企业“买单”。2023年底,一条建在山东省、可实现年产4000吨的废旧沥青基锂钠电池负极中试产线成功点火投产。
“今年1月,从山东寄过来第一批投产后的样品。我们会集中力量,在春节期间开展测试,将结果反馈到企业,进一步优化和定型产品。”贾传坤说。
不久前,长沙迎来一场大雪。这场让南方人欣喜不已的大雪,带来的路面结冰问题,也让贾传坤去外省出差打不到车。
“电网、高速集团等单位,最担心的就是暴雪结冰,电线覆冰。”贾传坤说,“企业有需要,我们也有这个能力,就开展了这个研究。我们之前就掌握这个成果,只是还没来得及转化。这场雪让我重新想起了这项技术。”
实验室里,贾传坤将自己研发的可快速融雪、无污染的新型液体融雪剂倒入一个装雪的器皿。不一会,雪已开始融化。
贾传坤介绍,冰块在0℃下大约5分钟能融冰;在零下25℃恒温条件下,新型融雪剂能保持6个月不结冰。
就在采访的前一天,贾传坤收到了一则意向合作短信——一家企业想了解和推广新型融雪材料。
“这几天南方又迎来寒潮,冰雪阻碍了人们回家的路,对电力影响也很大。我们希望利用春节这段时间,把这项绿色高效低成本的液体融雪剂完成小试。”丁美说。
(记者 俞慧友)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