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9:25:39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徐婧)“共建·共融·共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会议10日在北京举办。会上公布了北京市第二批水利遗产名录,包括什刹海、平津闸、澄清上闸(万宁桥)、金中都水关遗址、卢沟桥、莲花池共6处。
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上述6处水利遗产中,什刹海、平津闸、澄清上闸(万宁桥)、金中都水关遗址、卢沟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池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什刹海、卢沟桥等地入选名录
什刹海位于西城区,古称白莲潭,又称积水潭。原系永定河故道,后由洼地积水和地下水出流汇集而成。元代导引西北诸泉的白浮瓮山河开通后,泉水经长河汇聚于此,称“海子”,并以这一水域的东岸为基点规划大都城中轴线,将“海子”全部纳入城中。通惠河开通后,“海子”既是供水水库,又是大运河漕运终点码头。
北京什刹海公园。 记者 陈芳婷 摄平津闸位于朝阳区高碑店村北,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代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为控制水位落差沿河设置多处闸口,平津闸是其中之一,是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保存相对完整的一处元代闸口。历经数百年,现今平津闸仍能看出完整的闸型,保存有闸槽等原有建筑构件遗存。平津闸是重要的大运河遗产,是研究北京漕运和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实证。
澄清上闸(含万宁桥)位于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中段,前海(什刹海的一部分)与玉河故道相接之处,是元通惠河二十四闸之一,闸与桥合为一体,兼具水利和交通功能。闸桥所保存的历史构件及建筑形态反映了元代的建筑特征、工程技术特点和审美取向。万宁桥作为大运河和北京中轴线的交汇点,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金中都水关遗址位于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40号,今凉水河以北50米处。水关遗址全长43.4米,南北横跨金中都南城垣而建,木石结构,水流经水涵洞由北向南穿城而出,流入护城河。现存的遗址主要有水涵洞地面铺石、两侧的残余石壁等。该遗址标明了金中都南城墙的位置,证实了金中都城内的水系流向,为金中都城的水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位于丰台区宛平城西侧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起进攻,宛平城内中国驻军奋起反击。“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北京卢沟桥景区。 记者 田雨昊 摄莲花池位于太平桥街道莲花池南路48号,原为金中都城西的湖泊和沼泽地带,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是北京城发展过程的重要遗迹和见证。莲花池是辽南京、金中都城市及宫苑用水的主要水源。1952年疏挖莲花河,上游开挖新开渠,莲花池成为当时城区西部雨洪调节水库,可调蓄洪水19万余立方米。后经多次疏挖整治改造,目前水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打造“京杭对话”文化品牌
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本次主议题进行了学术论坛和圆桌对话,就大运河历史和价值、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建设、水利工程和水利遗产保护、大运河保护过程中的管理实践等内容进行研讨。
本次论坛是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活动以大运河文化为纽带,展示已有成就,汇聚各方智慧,打造大运河“京杭对话”文化品牌,有力促进相关领域工作。论坛的专题报告将整理集结成会议论文集出版。
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将于11月13日在北京开幕。本次活动以“传承运河文化 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完)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