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22:40:47 来源: sp20241222
近日,习近平主席收到一封包陪庆、曹其镛等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的来信。在信中,这些企业家向习主席汇报了他们传承先辈优良传统、积极服务国家发展等情况。
在给这些企业家的回信中,习主席赞誉道:“你们传承先辈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积极创新创业、捐资助学,为家乡建设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薪火相传的爱国心、桑梓情。”
尺素来往中,呈现的是一段“家乡,总归望伊好”的桑梓情怀。
“小白菜,嫩艾艾,丈夫出门到上海;十元十元带进来,上海末事加小菜;邻舍隔壁分点开,介好老公阿里来……”早在上个世纪,宁波商人就背上行囊,走出宁波、奔往上海、走向世界,重工兴商,逐渐形成了心系祖国、步履四海的商人群体,被称为“宁波帮”。
改革开放后,这个群体持续在世界舞台发声。
1984年8月1日,党中央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这一号召极大鼓舞了海内外宁波人。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支援家乡建设,掀起了帮宁波、兴中国的热潮。
一组数据镌刻着祖籍宁波的海外人士对宁波建设的非凡贡献——
1984年以来,祖籍宁波的海外人士向宁波市捐助2200多个社会公益项目,累计金额超20亿元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宁波投资的侨资企业有8000余家,总投资500多亿美元。
…………
最近这40年来,宁波相继实现了大港梦、大桥梦、高速梦、地铁梦、高铁梦、机场梦、小康梦……这些都离不开一代代宁波籍海内外人士的鼎力相助。
在这其中,最早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包玉刚,正是此次给习主席写信的香港企业家包陪庆的父亲。
宁波大学。
一所大学成为祖籍宁波的海内外人士造福乡梓的重要见证。
1984年10月,66岁的包玉刚率全家和其他包氏家族成员,回到阔别30余年的家乡。当得知宁波没有大学时,他说:“宁波比香港大10倍,宁波要建宁波人自己的大学。”
回到宁波第三天,包玉刚就答应捐资筹建宁波大学。学校于1985年10月奠基,1986年迎来第一批学生,得到包玉刚、邵逸夫、包玉书、曹光彪、李达三等祖籍宁波的各界人士的大量捐助。
如今,在宁波大学校园内,随处可见一幢幢由祖籍宁波的各界人士捐赠、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建筑。
改革开放以来,祖籍宁波的各界人士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港资兴建的大学、第一家信托公司等多个“第一”,更热心公益事业,回馈社会,留下一片爱国家、爱家乡的桑梓情。遍布全国各地的“逸夫楼”更是邵逸夫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支持的重要见证。
对于祖籍宁波的海内外各界人士,习近平非常关心。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曾数次与他们畅谈开放发展大计。
2003年9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会见郭鹤年等著名侨领企业家。“各位都是香港的知名人士,有的是浙江的乡贤,一直热心故里,造福桑梓,为家乡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习近平对这些乡贤表示感谢,同时亦提出希望,希望他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参与浙江建设,积极支持浙江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2004年8月1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暨“宁波帮”指示发表2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表示要动员祖籍宁波的各界人士和一切关心浙江发展、关心宁波建设的海内外人士,共同创造浙江和宁波的美好未来。
2006年,在浙江大学的一场报告会中,习近平以祖籍宁波的各界人士创下了50个全国第一的骄人业绩为例,赞誉浙江文化精神。
2018年,习近平主席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特别肯定邵逸夫先生对内地公益捐款超过100亿港元的事迹。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帮博物馆,市民正在馆内参观。
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宁波帮博物馆内,邵逸夫、谈家桢、卢绪章、董浩云、包玉刚等老一辈宁波籍人士的塑像静静矗立。如今,他们的后人已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
“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在给包陪庆、曹其镛等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的回信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殷切期望。
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坐标上,新一代海内外宁波人正传承老一代人的精神,续写新的桑梓故事。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珊珊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蔡纯琳 鲁杨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编:王静、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