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0:41:42 来源: sp20241215
前不久,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监测数据显示,开通后首周总车流量超过72万车次,日均车流量超10万车次;开通后的首个完整周末,跨市公交车票提前售罄,车流一度拥堵……从利好深圳中山两地产业发展,到带动跨珠江口产业协作、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经济发展能级跃升,这一国家重大工程显示了跨海通道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的“乘数效应”。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显著。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答好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把准各地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开放开发潜力,加强统筹规划和产业合作,推动形成山川共济、城乡融合、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新征程上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整体性不断增强,一个个增长极、动力源、发展带加速崛起,让要素流动更活跃,为经济发展添动力。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东西部地区差距在缩小,南北方差异仍较为明显;区域间还存在产业同质、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人口分布不均衡与土地空间约束带来新挑战;等等。短板与不足客观存在,根据各地区的条件,因地制宜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才能把发展落差的势能变成联动发展的动能。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并不是要各地只管自己不顾其他,而是要做到“一域”与“全局”相得益彰。各地既要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又要将这种战略定位落实到区域发展当中,明确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的任务分工,以此确定目标方向与发展举措,发挥协同合力。例如,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发挥价值创造作用;生态功能强的地区要得到有效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要考虑国家安全因素,增强边疆地区发展能力,以人口和经济支撑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推动各地既实现错位发展又发挥协同合力,对宏观经济治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还要继续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发展的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问题。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可能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老问题、新矛盾。对此,既要有干劲,更要有韧劲,久久为功、步步深入,必有所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