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25:18 来源: sp20241122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理财热情有所降温,出现数量、金额和品种“三降”趋势,特别是过去备受青睐的信托理财产品认购规模大幅缩水。
上市公司理财为何“退烧”?理财结构出现哪些变化?如何提升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学者。
信托理财降温
近日,海信家电发布公告表示,2023年6月28日至2024年7月4日期间,公司及公司的非全资附属公司空调营销公司、冰箱营销公司(作为认购方)订立陕国投信托理财协议,以认购陕国投信托理财产品,认购金额为22.3亿元。
除海信家电外,今年以来,网宿科技、绿岛风、迪阿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披露认购信托理财产品情况。
谈及部分上市公司青睐信托理财产品的原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国内存款、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净值波动加大,推动上市公司寻求多元投资。同时,随着近年来监管持续强化,信托业规范化、专业化程度快速提升。此外,信托理财产品具有投资范围广、投资品种丰富、收益相对高、团队专业化等优势,也是吸引上市公司的因素。
尽管部分上市公司出手阔绰,但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理财产品的热情整体呈降温态势。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有35家上市公司认购107笔信托产品,总金额为44.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认购规模缩水约一半。
“信托理财‘退烧’,既是监管政策调整和引导的结果,也是上市公司现金管理策略调整的结果。”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避免过度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利率下降和部分信托产品违约,上市公司风险意识增强。
从投资期限来看,赎回周期较短的信托产品受欢迎度有所增加。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有39笔年内认购的信托理财产品赎回周期较短,委托期不超半年。“偏好短期信托理财产品,是上市公司现金管理兼顾流动性、收益性、灵活性和稳健性的需要。”田利辉表示,短期信托理财产品灵活性较高,上市公司可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需求,随时调整投资策略。此外,短期理财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收益相对稳定。
注重资金安全
不仅是信托理财,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整体理财热情大幅降温。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年内共有753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共计6012笔,认购金额4116.83亿元;而去年同期有923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共计9882笔,认购金额8188.92亿元。
“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热情下降,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周茂华表示,一是存款、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收益率普遍下降,且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增大;二是复杂经营环境下,部分上市公司面临经营压力,需要更多资金用于日常运营。
监管部门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增持回购,也一定程度影响上市公司理财购买行为。
从产品类型来看,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上市公司的主要认购对象。
同时,上市公司持有券商理财的比重有所增加。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有36家上市公司认购券商理财产品,金额达107.11亿元;去年同期有20家上市公司认购券商理财产品,金额为79.23亿元。
“结构性存款和中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稳定性较高,券商固收类产品如收益凭证等也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较好的安全性和向上的收益弹性,容易受到上市公司青睐。”田利辉表示,上市公司呈现出明显的审慎现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倾向,有助于上市公司保持财务稳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提升使用效率
长期以来,市场对上市公司理财行为不乏争议之声。部分上市公司投资中高风险产品,遭遇大额亏损,被质疑不务正业;还有个别上市公司数年不分红,却时常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备受投资者诟病。
“对上市公司理财行为需要辩证看待。”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现金流较充裕,通过理财投资,能够让闲置资金获得资本增值,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收益,只要做到依法依规,无可厚非。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上市公司贪大求多,过度投资且理财能力不足,导致主营业务发展受阻,甚至出现巨额亏损拖累公司整体业绩,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田利辉表示,要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监管部门还应继续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监管和指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上市公司理财行为,防止资金滥用。(记者李华林)
(责编:方经纶、申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