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21:03:24 来源: sp20241127
央视网消息: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昨天(8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今年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更加突出创新性和互动性。其中,当下关注度比较高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新应用正逐步来到普通人的身边。
在此次“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数字技术展区,有数十家科技企业都展出了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应用产品,覆盖了日常生活、生产制造、安全防护等数个行业领域。这是一款对话式编程机器人,通过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平台,非专业人士不用学写代码,只要“动动嘴”就能编写相关应用程序,并通过指令来完成多种日常看似繁琐的操作。
据专家介绍,这款对话式编程机器人即将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将来不仅为大型赛事、旅游会展、餐饮酒店等行业提供更易用的AI服务,普通用户通过手机端应用也能实现流畅的、实时的、可视化智能操作体验。另外针对小微商家大量在线上营销的需求,这款人工智能“创意海报”小程序只需输入一句话、一张图,就能轻松生成一张个性化海报,甚至还能让数字人来“代言”商家的产品。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经有近100万小微商家通过这项人工智能应用,生成了店铺海报150余万张,为商家提供更高效、更个性化的营销帮助工具。
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发布近80个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和机遇。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人民币。目前,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近80个。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研发的大模型数量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目前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
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并不是简单替代,通过人和人工智能的合作,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产生更好的效果,也能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的增长动力。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全国14个省/市都在开展大模型研发,其中北京和广东两地的大模型产品分别达到38个和20个,处于全国前列。与会代表认为,我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在充分发挥应用场景优势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打造各个领域的专业大模型,以高质量的应用和数据反馈实现技术优化,帮助大模型迭代升级,建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人工智能立法提速 积极贡献中国方案
从去年开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面世,人工智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新一轮高度关注,但是随着 “AI换脸诈骗”“AI谣言”等诸多安全风险问题相继出现,“如何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怎么在发展中寻求最大化的风险防范”等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也积极同世界各国进行合作,贡献中国的方案。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它的巨大潜力被迅速挖掘释放的同时,对它的潜在风险也应保持高度警惕。
与会专家认为,相关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安全、可控的风险,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才能可持续。
据了解,早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2030年,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
另外,我国还在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2022年,中国发布《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今年,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发起“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明确提出发展人工智能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编辑:梁异】